“刚跨进院门,酸香裹着谷物的甜润扑面而来——72岁的王师傅正蹲在晒醅场翻醋醅,木锨扬起的瞬间,醋香像无形的线,把人拽回了几百年前。”来自杭州的美食博主苏晴举着镜头感叹。作为“中国醋都”清徐的“活醋史博物馆”,这座藏在太原市清徐县杨房北路的宝源老醋坊,用300余年的手工酿醋技艺、6万口醋缸的晒场奇观、12代醋匠的坚守,串起了晋地“无醋不成席”的饮食密码。今年国庆假期,宝源老醋坊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其中八成是为寻味“老陈醋的根”而来。近日,记者深入醋坊,为您解锁这份“酸得纯粹、甜得厚重”的晋味之旅。
从“宝源号”到“醋文化地标”:一口醋里的三百年光阴宝源老醋坊的故事,始于一块“宝源号”牌匾。
“清徐酿醋史可追溯至西周,但宝源的根在明洪武年间(1368年)。”清徐县醋产业协会会长张永胜介绍,创始人王氏先祖从山西洪洞迁徙至此,见汾河沿岸盛产高粱、大麦,便以“蒸、酵、熏、淋、陈”五步古法酿醋,取名“宝源”——“宝”喻醋如珍宝,“源”指技艺传承不断。
“现存的醋坊院落,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扩建的。”张永胜带记者穿行青砖灰瓦的院落,“你看这‘前店后坊’格局:前院是旧时售醋的铺面,木柜台还留着‘童叟无欺’的褪色招牌;后院是酿醋作坊,从磨料、蒸料到晒醅,全流程保留手工。”
“最金贵的是这6万口醋缸。”张永胜指着晒场里整整齐齐排列的陶缸,“每口缸能装200斤醋醅,晒足1年才能淋出新醋,再陈放3年以上才算‘老陈醋’。这些缸从明清用到现在,有些缸沿都磨得发亮——醋香里浸着三代醋匠的汗水。”
数据显示,宝源老醋坊现存明清至民国时期的酿醋工具300余件,其中“蒸料木甑”“熏醅铁鏊”为市级文保;更保留着“夏伏晒、冬捞冰”的传统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时候跟着爷爷在醋坊跑,看他把醋醅翻得哗啦啦响,说‘醋是有脾气的,得哄着晒’。”65岁的醋坊讲解员赵阿姨擦着晒醅场的围裙笑,“现在游客来了,我也爱跟他们讲这些老理儿——醋香不是吹出来的,是晒出来的、等出来的。”
宝源的魅力,在于它“可看、可闻、可做、可尝”的立体体验,被游客称为“能吃的文化遗产”。以下五大看点,带您深度感知“醋中乾坤”:
1. 古法酿醋:五步工艺里的“时间魔法”跟着醋匠走一遍“酿醋五步曲”,才懂老陈醋为何“酸得醇厚”:
蒸料:高粱、大麦混合清水蒸熟,蒸汽里飘着谷物的甜香;
发酵:摊凉的料醅拌入酒曲,入窖发酵1个月,酸味初显;
熏醅:关键一步!将部分发酵醅放入铁鏊熏烤,颜色变深如琥珀,风味更浓(“熏过的醋,才有‘焦香’尾韵”);
淋醋:熏醅与未熏醅混合,用70℃热水淋浇,醋液从瓮底流出,酸中带甘;
陈酿:新醋入缸,经“夏伏晒(蒸发水分)、冬捞冰(浓缩酸度)”,3年方成“老陈醋”。
“以前只知道山西醋酸,现在才知道每滴醋都是时间的礼物。”来自西安的游客陈先生蹲在晒场边记录,“晒场的缸阵太震撼了,像一片紫色的海洋(醋醅发酵后呈深紫色)。”
2. 醋文化博物馆:一瓶醋里的“晋地生活史”醋坊内的“醋博馆”用200余件展品,讲述醋与山西人的羁绊:
老物件:清代的醋坛、民国的醋榨床、上世纪50年代的醋票,甚至还有醋泡黑豆的药罐——“山西人不仅吃醋,更用醋养生”;
民俗展:“醋坛封印”复原明清婚俗,新嫁娘陪嫁醋坛要贴“囍”字,寓意“日子酸甜美满”;“醋礼”展柜里,走亲访友的醋坛系红绳,是晋南人的“伴手礼标配”;
数字展项:AR技术还原古代酿醋场景,游客可“穿越”到清乾隆年间的醋坊,看醋匠如何翻醅、淋醋。
“原来醋不只是调料,是山西人的‘生活符号’。”太原市民李女士带着孩子看展,“孩子边看边问‘为什么醋能治病’‘醋泡蒜有什么讲究’,这比课本生动多了。”
3. 手作体验:亲手酿一坛“专属醋”宝源最受欢迎的环节,是“小小醋匠”体验:
亲子场:小朋友在醋匠指导下,用小木铲翻拌醋醅,学习“闻香辨醋”(新醋酸烈,陈醋酸柔);
成人课:选2斤高粱参与“迷你酿醋”,从磨料到装缸全程动手,3个月后凭“酿醋证书”来取成品(需提前预约)。
“上周带孩子做了醋,现在每天盼着它变陈。”来自石家庄的刘女士展示手机里的醋缸照片,“孩子说这是‘时间的礼物’,比买玩具更有意义。”
4. 醋宴品鉴:酸得讲究的“晋味盛宴”醋坊的“醋食馆”用20余道醋宴,演绎“无醋不欢”的山西饮食:
必吃经典:
老醋花生:颗粒饱满的花生泡在琥珀色醋汁里,酸脆不涩;
醋溜土豆丝:刀工细如发丝,淋一勺现淋的“头醋”,酸香直窜鼻腔;
醋泡黑豆:黑豆吸饱醋汁,软糯微酸,是醋坊自种的有机黑豆;
创意新吃:
醋冰淇淋:奶香裹着醋香,甜酸平衡,年轻人争相打卡;
醋饮系列:玫瑰醋饮、苹果醋饮,加冰块喝清爽解腻。
“醋宴不是‘硬塞醋’,是用醋提鲜、增香、解腻。”醋食馆主厨王师傅说,“比如这道‘醋焖鲤鱼’,醋能去腥,还能让鱼肉更嫩,吃完嘴里只有鲜,没有酸。”
5. 晒醅场漫步:看阳光与时间酿醋午后最宜去晒醅场——6万口陶缸在蓝天下排列成阵,醋香随着风起伏。醋匠扛着木锨翻醅,每一下都掀起细碎的醋雾,阳光穿过雾粒,折射出淡淡的虹。
“晒醅要选晴天,醋醅温度能升到40℃,像给大地蒸桑拿。”醋匠李师傅抹着汗笑,“游客总问我累不累,其实看着醋醅一天天变香,比啥都得劲。”
外部交通:
自驾:太原市区出发,沿G55二广高速至“清徐出口”(约30分钟,过路费15元),导航“宝源老醋坊”(免费停车场);
公交:太原火车站乘906路公交至“杨房北路站”(约1小时,票价3元),步行10分钟抵达;
高铁:太原南站打车至醋坊(约25分钟,车费40元)。
周边推荐:
水塔醋业工业园区(车程10分钟):现代化醋企,可参观醋饮料生产线;
清徐葡萄园(车程15分钟):秋季采摘,配醋渍葡萄别有风味;
晋祠(车程25分钟):山西三大古建之首,与醋坊的“人间烟火”形成“人文与自然”双线。
门票与导览门票:免费开放(手作体验、醋宴需另付费:亲子酿醋88元/组,醋宴人均60元);
导览服务:
免费讲解:每日9:30、14:30在游客中心集合,讲解员带逛“前店后坊”“醋博馆”,时长1小时;
电子导览:微信小程序“宝源醋文化”,扫码可听工艺讲解、醋宴菜单故事。
最佳游览时间春秋季(4-5月、9-10月):气候宜人,晒醅场醋香更浓郁,葡萄园、晋祠联动游览更舒适;
周末与节假日:手作体验场次多,醋宴需提前订位;
午后2-4点:晒醅场光线柔和,拍照出片,醋香最醇厚。
深度体验清单住一晚“醋香民宿”:推荐“宝源醋舍”,由老醋坊院落改造,房间摆着小醋坛装饰,睡前能闻到淡淡醋香(标间380元起,含次日醋饮早餐);
跟一场“非遗课堂”:每周六上午,醋匠教做“醋泡蒜”“醋腌黄瓜”(材料包50元/份,成品可带走);
带一份“宝源伴手礼”:推荐5年陈酿老陈醋(500ml装,45元/瓶)、醋泡黑豆礼盒(88元/盒)、醋主题文创(醋漏勺、醋坛摆件,30-50元)。
注意事项晒醅场地面为石板,夏季较烫,建议穿防滑鞋;
醋博馆内部分展品为易碎老物件,禁止触摸;
手作体验需提前1天预约,儿童需家长陪同;
尊重醋匠工作,拍摄前征得同意,避免干扰酿醋流程。
“我爷爷是清徐醋匠,小时候总偷喝他酿的醋,被骂‘酸猴’。”来自北京的赵先生捧着刚淋的新醋笑,“今天自己翻了醅,才懂他说的‘醋要慢慢晒’——日子不也是这样?急不得,得慢慢品。”
上海的美食家林女士则在醋宴找到了灵感:“醋不是配角,是主角!这道‘醋溜土豆丝’,醋的酸激发了土豆的甜,比很多大餐都有层次——山西人太会吃醋了。”
结语:宝源,是一缸醋,更是晋地的“生活原浆”从明洪武的“宝源号”,到今天的“活醋史博物馆”,宝源老醋坊用三百年光阴证明:最好的文化传承,是让味道“活”在生活里——有人在晒场翻醅,有人在作坊淋醋,有人端着醋鱼穿过青砖院,有人在老树下喝醋饮。
正如张永胜会长所说:“宝源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醋文化的立体档案。当我们闻着晒场的醋香,尝着醋宴的酸甜,会突然懂了:所谓‘乡愁’,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是刻在醋缸里的记忆,是渗进血脉的滋味。”
这个秋天,不妨走进太原清徐,探访宝源老醋坊。在一碗醋鱼的酸香里,在一捧醋醅的温热中,在一句“您尝尝这新醋”的邀请间,触摸三百年醋香的厚度,读懂晋地人的“酸甜人生”。你会发现,所谓“老醋坊”,从来不是一座静止的院落,而是一坛写给生活的“陈酿”,是每个山西人、每个来客寻找“家味”的精神原乡。
(注:文中数据截至2024年9月;具体开放时间、活动安排以景区当日公告为准;建议出行前关注“清徐醋都”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