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前妻要连续 72 小时公开道歉?这判决一出来好多人看懵了 —— 不是说指控家暴女儿吗?怎么变成名誉侵权了?其实这案子藏着法律对 “管教” 和 “网暴” 的关键界定。
事情得从 2021 年说起,Kim 在微博发了带尖叫的视频,说李阳 “野蛮殴打 12 岁女儿”“撕开她嘴唇”,还骂 “疯狂英语是邪教”。视频 4000 万次播放,李阳瞬间被钉上 “家暴男” 标签,学员退费、伙伴解约,事业差点垮了。2022 年李阳起诉,直到最近法院才判 Kim 侵权,要道歉还赔 2 万,李阳说会捐了赔偿金。
但别误会这是李阳 “洗白” 了。法院明明说了,李阳和孩子的肢体冲突确实不当,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必须批评。关键是 Kim 的话太夸张了 —— 现场视频只拍到教育引发的争执,所谓 “李阳承认打人” 的截图都没法证实是他发的。就像网友说的:“不是李阳对,是 Kim 把‘管教过界’说成‘暴力殴打’,这就造谣了”。
这案子最该琢磨的是边界问题:家暴是明确的故意伤害,而就算是不当管教,也不能靠夸大事实来控诉。之前李阳 2013 年家暴 Kim 被法院实锤过,但这次是另一回事 —— 法律既不纵容家长动手,也不允许借公共议题泼脏水。李阳律师说的在理,哪怕是未成年人保护这种大事,虚构事实就是侵权。
说到底这判决就是 “各打五十大板”:Kim 为夸大言论买单,李阳为错误教育受批。它给所有人提了醒:网上发声哪怕占着道德高地,没证据瞎夸张也犯法;家长管孩子更不能动手,管教的边界从来不是 “为你好” 就能突破的。
你们觉得家长管教孩子的边界在哪?遇到不公想发声,该怎么把握 “说实话” 和 “夸大其词” 的分寸?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