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盛况空前,东风5C覆盖全球。
这天的天安门前,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天安门的观礼台上,坐满了曾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战斗老英雄。
但是,却有一位年轻小伙,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当镜头给到他时,他含泪说了一句话,瞬间在网上获得了5亿人点赞。
他的这句话,不仅揭开了强国之路的艰辛历程。
更是直接将人们带回到85年前,那片冰天雪地的长白山脚下......
早上九点,在万众期待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正式开始。
观礼台上,一位年轻小伙此时激动的湿润了双眼。
当镜头给到他时,小伙含泪说出一句话:
“曾祖父,您泉下有知,一定非常欣慰。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您牺牲时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了!”
这句话看似平平无奇,但却在知视频平台,被疯狂转发点赞五亿多次。
大家都纷纷留言:“这才是真正的此生无悔入华夏。”
“杨老将军如果在天有灵,该有多骄傲啊!”
与此同时,这段话在无形之中,将众多网友带回到85年前,那个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城外野树林......
1939年秋天,吉林省濛江县。
日伪当局为彻底消灭东北抗联,这支当地最强的武装力量,实施了疯狂的东南部治安特别肃正计划。
敌人一共调集了超过7.5万人的日伪军,对第一路军活动的长白山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
当时,负责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总司令,名叫杨靖宇。
同时,他还是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创始人之一。
东北抗联的创建,他也是功不可没......
1905年,杨靖宇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本名叫马尚德,字骥生,号润生。
杨靖宇18岁参加革命,四年后就领导了著名的刘店秋收起义。
从1929年开始,杨靖宇正式进入东北地区工作。
3年后,他在当地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次年,又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
1934年,杨靖宇联合了当地17支抗日武装力量,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杨靖宇号召全体东北同胞,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同时,他亲率部队,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开始了艰难的抗日斗争。
在面对日军对东南满地区的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杨靖宇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
最终却由于被叛徒出卖,他所率的第一路军节节败退,大年三十还被困在深山里无法突围。

令杨将军想不到的是,出卖他的人,竟然是他生平最信任的,不是儿子胜似儿子的他......
当时,在面对敌人大批兵力的围剿下,杨靖宇亲率一支不到六十人的小分队,向东试图寻找突破口。
此时的第一路军,已经陷入了缺衣少食,弹药匮乏的境地。
很多意志不够坚定的战士,都出现了消极情绪。
甚至有人在内心深处,产生了投降的想法。
入冬后的东北,气温长期维持在零下四十度。
尤其还是大雪封山,战士们缺乏御寒的衣服,很多人的脸上和手脚等部位,都被冻烂了。
那个时候,大家到了晚上都不敢睡觉。
因为都害怕第二天早上,会醒不过来。
杨靖宇心里非常着急,同时也非常纳闷。
为什么敌人就像长了千里眼一眼,自己和队伍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他们尽收眼底。
再不想办法突围,恐怕大家都要死在这深山的冰雪当中。
杨靖宇想到了派人前往周边散户村民家中,借粮借衣的办法。
没想到第二天,那些原本散居在周边的村民,就被鬼子全部召集到开阔地带,名曰“归屯并户”。
百姓们管这一政策,叫人圈。
鬼子的这一招,彻底割断了抗联部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杨靖宇的队伍,再想跟村民们借粮借衣,无异于虎口夺食。
无奈,杨靖宇只好再想其他办法。
可是,每当他想到一条突围妙计时,敌军方面总能先他们一步行动,最终导致计划胎死腹中。
杨靖宇心想,如果不是敌人真长了千里眼,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队伍内部出现了叛徒。
是叛徒偷偷给敌人传递了消息,所以自己的队伍才会处处受到被动。
于是,杨靖宇便开始暗中排查,究竟谁才是那个汉奸叛徒。
当时,杨靖宇最信任的人,是自己的贴身警卫排长张秀峰。

张秀峰这个人,出生在东北的南满地区,从小是个孤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