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企业资产管理中,RFID通道门的引入正在取代传统的扫码与人工点检方式。它不仅能实现资产出入自动识别,还能将设备、工具、样品等的使用与权限管控数字化,减少漏检与错领的情况。
但要让系统真正发挥作用,前期的选型与安装方式极为关键。不同场景、不同安装环境,对通道门的识别范围、天线布局、安装方式都有差异性需求。本文结合常见应用案例,分享斯科两种主流方案的选型与安装要点。
立式方案:CK-T4 RFID通道门
适用场景:用于实验室、设备仓、工具房、研发中心、行政办公区资产出入等需要固定通道、可视化监控与权限管理的场所。

选型理由:
高识别密度与方向控制CK-T4配备4组窄波束天线,能够精准控制识别方向与范围,通道角度≤45°,有效避免侧向串读问题。特别适合狭长出入口或双向通行的固定门区。
智能触发与高识别率支持红外感应与空间感知双触发方式,可在人员或资产接近时提前启动识别,提高批量读取成功率。
可视化与本地控制一体化可内置10.1寸触控屏,支持Windows/安卓系统,可直接查看出入日志、异常报警信息,实现本地管理闭环。
云端管理与数据备份支持MQTT、HTTP、TCP多协议,可将多通道门纳入云端统一监控,支持断网续传与多组EPC过滤,方便多部门协作管理。
安装建议:
立式通道门通常安装在固定出入口,标准间距1.2米,可根据现场宽度扩展至3米。建议在地面预埋爆炸螺丝,隐藏布线;若通道内需平车或笼车通过,注意保持平行并留足安全间距。
吸装式方案:CK-T1C 顶装通道门
适用场景:办公区域资产盘点、仪器间出入控制、半封闭仓储区、设备检修区等不便于安装立式门的环境。

选型理由:
结构轻量化,适应空间灵活CK-T1C仅4kg重量,支持吸顶安装或挂墙布置,节省地面空间,不影响通行或搬运。
高频识别与稳定过滤双窄波束天线设计,前后识别范围≤90cm,可有效限定识别区间。支持>500次/秒高速读取,适合动态出入环境。
稳定性与数据连续性支持运行状态上报、断网续传与多组标签过滤机制,即使网络中断也能保留出入数据。
灵活扩展与远程监控通过MQTT协议可与企业管理平台实时连接,实现通道状态监控、权限远程调整和参数统一设置。
安装建议:
顶装式通道门一般安装在出入口的门梁或吊顶下方,建议通道宽度≤1.5米。安装时需确保识别方向与进出方向一致,避免金属结构遮挡。若场所光线复杂,可选配空间感知器以优化识别触发效果。
安装与部署注意事项
识别区域规划:提前测量场地布局与出入口宽度,合理设置天线波束方向,确保识别区与通行区重合。
网络与供电布局:建议为每台通道门单独配置网口与220V电源,确保供电稳定,减少通讯延迟。
标签匹配测试:在安装前进行标签方向与材质适配测试,不同金属或塑料表面会影响识别距离。
系统联动调试:通道门需与后台系统、数据库联调,确认出入记录、异常报警及权限控制逻辑正确。
总结
对于企业资产管理场景,CK-T4立式款更适合固定通道、需要本地显示与批量管理的区域;
而CK-T1C吸装式则在空间受限、轻量化布置的环境下更具优势。两者均支持云端管理与远程配置,通过合理选型与安装规划,能让资产出入可视化、数据化、安全化,实现真正的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