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保险诈骗的“坑”你别踩!外卖小哥2年假摔18次骗保20万获刑!

保险不是赌局,诚信不是筹码。当外卖骑手李某在两年内“摔了”18次,他以为找到了平台的漏洞,实则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日前,

保险不是赌局,诚信不是筹码。当外卖骑手李某在两年内“摔了”18次,他以为找到了平台的漏洞,实则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日前,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通过故意制造事故、伪造材料、重复理赔等手段骗取保险金的诈骗案。这名骑手在不到三年时间累计骗保28起,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01案件回顾

“不到两年的时间,向我们公司申请理赔的就有二十多起交通事故,相当于平均每月一起,这太不正常了。”2024年5月,某保险公司在核查理赔数据时发现了异常情况。

这家保险公司向公安机关报案称,他们发现一名外卖骑手的保险理赔材料存在多项异常,“除了事故频率过高外,该骑手遭遇交通事故的发生地过于集中,而且还存在半小时内连续发生三起交通事故的情况”。

立案侦查后,公安机关于2024年9月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某依法刑事拘留。2025年3月,该案被移送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调查显示,2020年12月至2023年9月期间,张某某多次以同一交通事故,通过不同外卖平台投保的骑手保险申请重复理赔,并提供虚假的医疗发票、误工证明等,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

02法律判决

近日,徐汇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被告人张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犯保险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同案犯王某某被以保险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

骗保手段揭秘

虚构保险标的是指投保人虚构不存在的保险对象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例如,在N市破获的一起案件中,李某某犯罪团伙与多家高危行业实际用工企业雇主合谋,通过虚构劳务派遣合同、用工合同,将企业雇员统一挂靠在李某某等人控制的劳务派遣公司名下进行投保。

编造虚假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也属于常见手段。在上述徐汇区的案件中,骑手张某某不仅多次以同一交通事故向不同保险公司申请重复理赔,还提供虚假的医疗发票、误工证明等,夸大损失程度。

更为恶劣的是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有的案件中,不法分子甚至采取纵火、爆炸等极端手段制造虚假保险事故。在徐汇区的案例中,张某某就曾伙同另一名骑手王某某故意驾驶电瓶车相撞,以此向多家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重复投保并索赔也是不法分子常用伎俩。他们利用各家保险公司之间数据共享不及时、不充分的漏洞,在不同保险公司分别投保和理赔,牟取不法利益。

保险诈骗的法律后果

保险诈骗不仅侵害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更是对社会保障体系的严重破坏。法律对保险诈骗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即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可追究刑事责任。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本案中,张某某成功骗取的保险金达17万余元,已远远超过数额较大的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各种方法骗取保险金的行为。

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识别和防范保险诈骗

保护个人信息至关重要:消费者应谨慎保管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不轻易借给他人或泄露信息。提供复印件时注明使用范围与有效期,避免被不法分子盗用信息骗赔。

仔细核对收款账户信息:保费应通过银行转账直接支付至保险公司账户,切勿向个人账户或不明平台转账。保险公司所开设的企业账户有明显的“××保险公司”等字样,若发现收款账户与签发保单的保险机构不一致,应提高警惕。

认真核验合法资质:消费者应从持有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的正规机构或在保险机构办理有效执业登记的销售人员处办理保险业务。可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许可证信息查询页面核实保险许可证信息。

及时核实保单真实性:投保后应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站、统一客服电话或营业网点查询保单真实性和准确性。消费者还可通过中国银保信旗下的“金事通”APP查询名下保单信息。

警惕高收益承诺:保险主要是提供人身保障,有的保险产品虽然兼具投资理财功能,但若片面强调其高额收益,则应慎重对待。不要盲目相信销售人员承诺的“高收益率”和“高额回扣”。

谨慎对待代理理赔服务:消费者应警惕“高额赔偿”、“代理索赔”等承诺,部分不法分子可能通过内外勾结、伪造材料等手段骗赔,消费者可能因此付出高昂代理费,甚至被利用作为诈骗工具。

结语:保险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而非个人牟利的工具。徐汇区检察院办理的这起案件警示我们:法律红线不可触碰,保险诈骗不仅面临刑事处罚,更会损害个人信用和社会诚信体系。

莫存侥幸心理,技术的进步使大数据分析能更易识别异常理赔。诚实守信,才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行为准则。

声明:信源上海市徐汇区检察院。分享观点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本账号主体非新闻机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正式法律意见,具体案件请咨询专业持证律师或以司法机关结果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