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影响退潮后,海边涌现大量海鲜,密密麻麻铺满一地,市民欢快捡拾。退潮后的沙滩上,生蚝、毛蚶、红蚌堆得密密麻麻,脚一踩都能硌到壳。有人蹲在地上用铲子扒,有人直接把麻袋铺在沙滩上往里面扫,最夸张的是个大叔,推着小推车来装,说两个小时捡了 100 多斤,贵妃贝、青口都有。
晚上更热闹,好多人带着头灯在沙滩上寻宝, 有外地网友急着问地址,本地人在评论区支招:“等大潮退了去,带个硬点的手套,不然手要被壳划破。”
但最让我揪心的是底下一条评论:“带回家养两三天,吐干净沙子就能吃,每年台风后都这么弄。”这话底下有上千人点赞,可想起去年台风 “蝴蝶” 过后的新闻,后背一下就凉了 ——当时真有人这么做,结果进了医院。
惊心案例 1:大叔吃了养过的毛蚶,上吐下泻差点肾衰竭
去年 6 月台风 “蝴蝶” 刚过,广东惠州的张大叔就从海滩捡了半桶毛蚶。他听邻居说 养 3 天换几次水就行,特意找了个大盆泡着,每天换水的时候还挑出死的,觉得自己特细心。
第三天晚上,他炒了一盘毛蚶下酒,味道确实鲜。可半夜就不对劲了,肚子绞着疼,上吐下泻根本停不下来,浑身冒冷汗。送到医院时,医生一看就说 “像是海鲜中毒”,抽血结果出来,副溶血性弧菌超标几十倍。
住了一周院才好转,医生跟他说:“你这算幸运的,去年有个大爷吃了这东西,直接引发肾衰竭,花了十几万才救回来。” 张大叔后来才知道,他泡毛蚶的水根本没消过毒,反而让细菌繁殖得更快了。
为啥养几天没用?这些看不见的脏东西,开水都煮不死
有人说 “养几天让海鲜吐沙子,脏东西就没了”,这话纯属想当然。
首先,这些海鲜是污染物收集器。台风一刮,海边的生活污水、化粪池的脏东西全冲进海里了。生蚝这东西特能喝水,一小时能过滤几十升海水,脏东西全留在身体里。做梦!镉、铬这些玩意儿,一旦进了贝壳里,根本吐不出来,普通炒煮更没用。
其次,里面可能藏着毒藻。台风过后海水里的营养太多,容易长有毒的藻类。海鲜吃了这些藻,毒素就积在体内,这玩意儿比砒霜还毒,0.5 毫克就能让人死,关键是煮再久都没用。去年秦皇岛就有人吃了海虹中毒,浑身麻痹差点喘不上气,就是这东西闹的。
最吓人的是细菌。海滩上看着活的海鲜,可能已经被太阳晒得半残了。贝类离水后容易滋生细菌,创伤弧菌最可怕,你捡的时候手被壳划破个小口子,这细菌就钻进去,最快 12 小时就能让人得败血症。2024 年台风 “蝴蝶” 过后,广东就有好几个这样的病例,其中一个大叔只是处理生蚝时被划了下,最后截肢才保住命。
惊心案例 2:阿姨戴手套捡生蚝,还是差点丧命?伤口碰海水就出事
深圳的李阿姨去年台风后去鲘门海滩捡生蚝,特意带了厚手套,说怕被壳划到。可捡的时候没注意,手套破了个小洞,手指被生蚝壳划了道几毫米的小口子,当时海水冲了下,她也没当回事。
当天晚上,手指就肿起来了,又红又烫。第二天早上更吓人,整条胳膊都肿了,皮肤发亮,她浑身发抖,体温飙到 39 度。送到医院时,医生一看就说大概率是创伤弧菌感染,直接进了 ICU。
后来医生说,幸亏送得及时,再晚几小时就没救了。这细菌专挑有伤口的人下手,海水里到处都是,台风过后数量比平时多好几倍。李阿姨住了半个月院,花了三万多,出院时医生再三叮嘱:“以后别去捡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有人说 “捡活贝就行,死的扔掉”。可你知道吗?这些贝类可能是从养殖筏架上冲下来的,根本没长熟,不仅不好吃,还可能带着养殖户用的药残。而且你怎么判断它是不是真活?有些贝看着闭着壳,其实已经死了,一煮就臭,吃了准出事。
还有人说开水煮 10 分钟,细菌全杀死。确实,副溶血性弧菌 80 度煮 1 分钟就死,但重金属、藻毒素这些东西,煮再久都没用。就像你把农药泡过的菜煮再久,毒素还在里面,吃了照样中毒。
更傻的是有人说 “海边的海鲜纯天然,比市场买的干净”。市场里的海鲜不管是养殖的还是捕捞的,都要经过检测,重金属、毒素超标根本不让卖。可海滩上的海鲜,来源不明,可能是从排污口附近冲过来的,也可能是被核污水污染过的(虽然现在没实锤,但谁敢赌?)。
贝类毒素是最大隐患,这是一个需要特别警惕的风险。贝类毒素(如腹泻性、麻痹性贝毒)通常由贝类摄食的有毒藻类产生。这种毒素非常稳定,即使经过高温烹煮也无法被破坏。目前也没有特效解毒药。食用后可能导致头晕、恶心、腹泻、口唇麻木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安全第一,正确做法是什么?
面对这种天降海鲜,最稳妥的做法是:谨慎对待,最好不捡不食:多位专家和官方部门(如深汕特别合作区相关部门)都明确提醒,台风后出现的海鲜属于“高危食品”,建议不要捡拾食用,以确保安全。
惊心案例 3:一家五口吃免费海鲜,全进了医院,最小的才 3 岁
今年 7 月台风 “韦帕” 过后,广东揭阳的陈先生带着老婆孩子、父母去海滩捡了不少生蚝和青口。他特意挑活的,回家煮了 20 分钟,觉得 “肯定安全了”。
结果当晚,一家五口全出事了。3 岁的儿子最先吐,接着老婆和父母上吐下泻,陈先生自己也肚子疼得直打滚。送到医院检查,全是诺如病毒感染,这病毒藏在海鲜里,煮久了也杀不死。
孩子因为脱水严重,住了三天院才好转。陈先生后悔得不行:“早知道听官方的提醒,不贪这小便宜了。”当时深汕合作区早就发了通知,让大家别去捡,可他觉得 “别人都捡,没事”,结果害了全家。
专家为啥急着劝?除了吃的风险,捡的时候更危险
可能有人说 “我不捡来吃,就去捡着玩总行吧?” 真不行,捡的时候的危险,比吃还吓人。
首先是风浪。台风刚过,海边的浪看着不大,其实底下有暗流,去年就有个小伙子在汕尾海滩捡海鲜,被浪卷走了,搜救了三天才找到。本地人都知道,台风后的 “回南浪” 最可怕,专门拉人下海。
其次是海滩上的 “陷阱”。台风会把海里的垃圾全冲上岸,玻璃碎片、生锈的铁丝、尖锐的贝壳到处都是,一不小心就被划伤。更吓人的是,可能会碰到水母、海蛇这些危险生物,去年就有人在漳州海滩捡生蚝时,被水母蛰了腿,当场疼得晕倒。
还有触电风险。台风可能把电线杆、电线吹倒在海滩上,海水导电,你踩上去就完了。2023 年台风 “杜苏芮” 过后,福建就有个大爷捡海鲜时碰到落地电线,当场触电身亡。
台风过后海滩上出现大量海鲜,虽然是种惊喜,但直接捡回家食用,特别是听信“养两三天再吃”的说法,可能存在不小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民间流传的“养两三天”方法,本意是让海鲜吐沙并排出部分细菌。但在台风这种特殊情况下,这种方法作用有限,甚至可能增加风险:
难以清除污染物:海鲜可能富集的污染物、重金属或贝类毒素,普通的清水暂养根本无法有效去除。
细菌依然存在:虽然暂养可能让海鲜排出一些细菌,但其体内和外壳仍可能残留大量致病微生物。
死亡海鲜已变质:对于那些在冲上岸过程中已经死亡或濒临死亡的海鲜,即使暂养也无法恢复新鲜度,反而会加速腐败。
说句实在话:别拿命不当回事,不值当
昨天刷到汕尾海滩还有人在捡海鲜,视频里有人问 “能吃吗?”,捡的人笑着说 “没事,年年吃”。可那些中毒的案例,不都是觉得 “没事” 才出事的吗?
海鲜再鲜,也不如命值钱。市场里的生蚝十几块钱一斤,花点钱买个安心,不好吗?非要去捡那些可能藏着重金属、毒素、细菌的免费货,万一出事了,住院费、医药费比买海鲜贵几十倍,值当吗?
最后提醒下,要是你身边有人还想去捡,赶紧把这篇文章发给他。别让大自然的馈赠,变成健康的陷阱。
你见过台风后捡海鲜的场面吗?评论区聊聊,让更多人知道这事儿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