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空飞船在太空中出了问题,航天员该如何回家?
国际空间站上演过无数次这样的戏码!
1979年,前苏联飞船在礼炮号空间站执行任务期间发动机出现故障,宇航员换乘返航用了131天。
2022年12月,俄罗斯联盟MS-22号载人飞船疑似遭到空间小颗粒撞击发生泄漏,这次救援任务耗时10个月。
去年6月5日,美国“星际客机”飞船因故障导致两名宇航员的“太空出差”从原计划10天延长到9个多月。直到今年才被接回地球。

而这样的事发生在中国空间站,我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总共用了9天。
事情是这样的:原本准备载着航天员回家的神舟二十号飞船,在检查时发现返回舱舷窗玻璃出现了细微裂纹,很可能是被太空中的微小颗粒撞到了。虽然问题不大,但为了绝对安全,这艘飞船暂时不能载人返回了。

这可怎么办?难道要让航天员滞留在太空吗?
别担心!咱们中国航天从空间站建站开始,就一直实行着“发一备一”模式。也就是每次发射一艘新的载人飞船,地面上就会有一艘24小时待命的备份飞船,用以随时准备突发状况。而这次发射的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就是原来神舟二十一号的备份飞船。
这艘一直停放在待命备用区的神舟二十二飞船,要提前出征了!

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迎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返回时候,就表示:这次神舟二十号推迟返回,是对中国航天应急能力的一次“硬核检验”。
在11月5日到14日之间,我们其实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让航天员同站换乘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二是让神舟二十号飞船自主返回,再发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来接回航天员。
最终我们已经知道了结局,那就是选择了第一方案。

为什么这么选呢?道理很简单——让航天员尽快回家最重要。
当时神舟二十一号刚刚停靠中国空间站14天,船况良好,只要有合适的返回窗口,就能立即启程,如果等新飞船接应,可能前前后后还需十几天时间。
于是,11月14日,神舟二十号乘组顺利换乘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地球。中国的太空“滞留”,仅为期9天。这个速度在全球航天史上都堪称奇迹。
可能有人会问: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不是刚上去没多久吗,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发射新飞船?

这就不得不说说太空环境的恶劣了。在近地轨道上,飞行着无数的太空碎片以及太空颗粒,这些碎片运行速度极快,比子弹的飞行速度都快,万一与航天器发生碰撞,就会造成损坏。而前车之鉴就是神舟二十号的舷窗,就是被这些太空颗粒损坏的。
在太空中,绝对不能等到需要的时候才派出载人飞船。因为我国极限的发射时间,也在8.5天内,这个期间,要做发射准备、等待窗口、对接调整。这时候,若是空间站没有及时自救的能力,很有可能对航天员的生命造成不利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神舟二十二号必须提前发射,时刻准备着在危急时刻接航天员回家,也让航天员能够安心工作。
虽然神舟二十二号是载人飞船,但这次任务却不会搭载航天员,而是要装满货物前往空间站。这在中国航天史上还是头一遭!
为什么不载人呢?原因很实在:如果这次搭载了新航天员,等任务结束时,空间站上就会多出三名航天员,但可用的返回飞船却不够。为了保证每位航天员都有回家的“座位”,这次只能让飞船“空着上去”。

不过,“空着”不代表真的空舱。飞船货舱里会装满空间站需要的各种物资。你可能会担心:空间站不是刚补过货吗,还装得下吗?
天舟的货舱里虽然能装近7吨物资,相对于天舟飞船,神舟飞船的货舱就小的太多,运载能力也有限。加上天舟九号确实发射有些日子了,加上前段时间两个乘组在太空共同工作,消耗了不少物资,货运飞船里肯定有空位。
待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抵达之后,在轨航天员会尽快把货物转移到空间站或者其他飞船里,让神舟二十二号飞船,能够轻装上阵,如果一旦有紧急状况,航天员就能快速进入飞船启程返回地球。

虽然神舟二十二号不载人,但中国的航天员们始终保持着“时刻准备着”的状态。
最近,航天英雄杨利伟带队,在巴西参加了太空探索者协会年会。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聪也分享了在空间站的经历。更让人感动的是,航天员费俊龙在接受采访时坚定地说:“随时等待祖国的召唤!”

按照计划,明年巴基斯坦一名航天员将与中国航天员一同前往中国空间站,执行为期约一周的任务。
从神舟二十号的化险为夷,到神舟二十二号的临危受命,杨利伟说得对,这次突发事件确实是一次“硬核检验”。检验结果证明:中国航天不仅能在顺境中高歌猛进,更能在逆境中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