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国作家驻村计划——和美文化发现乡村之旅”在北京正式启动。该计划由文艺报社、《诗刊》社、中国诗歌学会联合主办,云南成为首期驻地。目前,首批16位作家、诗人已奔赴云南16个州市的乡村一线,开展为期10至30天的驻村创作。
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挖掘当地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和乡村变迁,创作反映新时代和美乡村的动人作品,并积极参与基层文化建设。驻村作家创作的作品将陆续推出,以飨读者。本期选登诗人许岚的组诗《迪庆的秋天》,带您走进彩云之北,感受迪庆金秋的诗意与温度。

月光广场
登高的月光
锅庄的月光
转经的月光
漫步的月光
吟唱的月光
烹饪的月光……
香格里拉
是你光芒哺育和呵护之下
健康皎洁的一缕
古今

花椒
一朵或青或红的芬芳
在哈巴村的心田
种植出一片香料之海
雪山之下。一个小世界
一日三餐的味蕾
麻美出了深山

(朱远灵摄)
纳西故居
古都村。东巴文化的图腾
与玉米盛装的晒秋
在家家户户的院墙上
涂抹一个民族的祥和安宁
恩水湾村。无花果院落
香格里拉纳古工坊非遗体验中心
水磨坊。正转动着东巴鼓制作技艺
东巴造纸技艺、阿卡巴拉舞的
行云流水
非遗传承人和桂全。一身弥漫着
橄榄油的气息

白水台
白地村是幸运的。任岁月怎样钙化
彩池的色彩,依然芳华
跟随高山麻梨树这一向导
石级而上。树群中
我发现一株纳西族姑娘
正朝我微笑
多像我失散多年的姐姐
看护神泉的纳西族老人
嘱咐我一定要掬一捧神泉水
笔下的文字
将会更加甘甜清澈
下山路上。每个中药材、水果、菌类
饮料摊位,皆无人看守
一张微信二维码。像台上的涓涓细流
柔美地刷取着对游客的
信任

尼西黑陶主题民俗馆
虽然错过了葵花子的青睐
可古树上的小毛桃
星星点点垂涎着我的舌尖
汤堆传统村落。牛羊马粪的芳香
在田间悠闲漫步。海拔2600米的长寿
因一块可以吃的黑陶而起
尼西黑陶主题民俗馆
一座庭院。图书室的每一本书
在文字中品茶、听音乐
几间藏式曼扎里药浴房。56味中药
像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
疏通着一个国度的
经络和心血管
陶源居主人扎巴。在自家的
百年老屋黑陶体验馆,教学、传经
每块黑陶。每天都在演绎2700年历史的
一项国家级非遗技艺
黑陶的实用性、观赏性、精神性
源于红、黄、白、黑、紫、橙六种粘土里
藏药和矿物质的品格,淳朴亲切
正在制作陶品的老父亲
一脸的白胡须。如同岁月的刀片
在陶坯上刻下时代的油画
庭院下的葡萄园。刚刚将一窖的冰酒
与一窑黑陶的味道,完美地
勾调在一起

巴拉村
一条哈达开凿的天路
料峭中,平坦了漫漫古今
浓得一滴香巴拉佛塔
也难以化开的故事
缝补了赤子不小心弄丢多年的
坐标
水车经幡煨桑的童年
手指舔舐着退休几代的酥油桶
现代咖啡在千年古村落户
百年老屋的书香
袅袅弹奏国风里的琴音
故乡的心灵史
拒绝金矿里的尘埃
天空之蓝
滤镜着她的离合悲欢
我的巴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