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上,华能山南乃东才朋80兆瓦风储项目成功完成首台风机吊装。这是中国华能在西藏开发的首个风力发电项目,标志着西藏能源结构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项目现场,一台800吨履带式起重机将重达百余吨的机舱与115米高的塔筒精准对接,直径200米的叶轮在高原蓝天映衬下缓缓升起。吊装团队克服了高寒缺氧、强风及强紫外线等恶劣条件,为年底前具备送电条件奠定基础。
世界屋脊上,115米高的风机迎风矗立,寒风正转化为清洁电力,照亮西藏未来。

01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华能山南乃东才朋风储项目是西藏自治区2024年明确的保障性风力发电项目之一,位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总投资5.27亿元,总装机容量80兆瓦。
项目规划安装16台5兆瓦风电机组,配套建设16兆瓦/64兆瓦时构网型储能系统及一座220千伏升压站。
预计今年年底前具备送电条件,全面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超1.9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近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4万吨。
该项目对西藏能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西藏电网长期以来依赖水电和光伏发电,存在“夏盈冬缺、昼盈夜缺”的结构性矛盾。风电项目的加入将有效弥补冬季电力供应缺口,尤其在用电高峰的夜间时段,风电可发挥重要补充作用。
华能自2004年入藏以来,在藏清洁能源装机已突破百万千瓦,累计完成发电量超278亿千瓦时,以占西藏电网16%的电力装机量贡献了全区四分之一的电力供应。
02 技术突破与攻坚克难
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建设风电场,面临诸多技术挑战。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低,传统风机发电效率会明显下降,设备寿命也会缩短。华能项目团队通过技术创新,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
项目采用定制化高原风机,叶片搭载纳米防覆冰涂层,塔筒抗风设计达12级以上。针对高原低气压环境,风机还优化了叶片气动外形设计,提高对气流的适应性,稳定功率输出。
吊装作业面临严峻自然挑战。高寒缺氧条件下,人员和机械都出现“高原反应”,降效严重。吊装团队通过精准策划,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完成首台风机吊装,为后续高海拔地区风机吊装积累了宝贵经验。
项目配套的构网型储能系统是另一大技术亮点。该系统配置“黑启动”功能,可在电网崩溃时10分钟内快速恢复供电,有效提升电网稳定性。储能系统与风电场的协同运行,实现了能源的平滑输出和智能调度,为西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示范。
03 生态保护与民生效益
在推动能源转型的同时,项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项目建设采用零开挖施工技术,使用预制装配式道路,风机基础采用微扰动设计,减少地表破坏。团队还严格执行草皮剥离要求,将草皮连同根部土壤一并剥离养护,待适当时机进行回铺。
针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预留了藏羚羊迁徙走廊,并配备红外相机24小时监测野生动物活动。同时,联合科研机构研发“高原草种快速繁育技术”,使植被恢复周期缩短至1年,草甸恢复率须达95%以上。
项目建成后将带来显著民生效益。风储项目可满足山南市2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预计当地电价可降低约0.1元/千瓦时。项目建设期提供约200个岗位,运营期定向招聘本地牧民参与运维,有效带动当地就业。
华能山南乃东才朋风电项目是西藏能源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西藏风电开发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为高原地区风电建设提供了技术范例和运营经验。
据统计,西藏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已突破1000万千瓦,已建、在建装机容量接近3000万千瓦。西藏电网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99%,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最高的省级电网。
华能集团在西藏的清洁能源布局正在快速推进,从水电站、光伏电站到风储一体化项目,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体系正在形成。
未来,随着“十四五”西藏风电装机目标提升至100万千瓦,以及“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路径的推进,西藏有望成为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革命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