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君子比德如玉,不以锋芒耀人
而在处事中流露可亲可近
含蓄而端雅的气度
几千年来玉的温润承载着
国人最深的审美寄托
宋瓷的釉色,被赞为“如冰似玉
汝窑天青,温润若雨过初晴的湖面
定窑的白·则清澈如凝脂
人们常说,瓷器之美
最高处是能“得玉之神”
一个恒久不变,一个因火而生
却在光影之间汇聚成同一种“温润”
正因如此,中国人的美学追寻
才在玉与瓷之间形成了绵延不绝的回响
这份温润
便是「叠晶彩」所有尝试的起点
我们以「叠晶彩」
追随这份跨越千年的理想,悉心琢磨
以期呈现如玉的温润光华,与一份温厚之德
回首望去,我们并非独行
这份对“如玉”之境的追寻
早已刻入陶瓷艺术的基因
代代相传,不绝如缕
先贤们以不同的时代笔触
无一不在回应着同一个母题
如何为坚硬的瓷
赋予温润如玉的灵魂
三千年来
每一代的创造
都在延展“温润”的含义
当代的我们
渴望更轻盈、更通透的表达
我们希望瓷的色彩
在层层釉料包裹中依旧轻盈
像玉,在光影之间含而不露
这就是我们继续追寻的方向
在探索的起点
我们内心怀抱着一个明确的渴望
让色彩在瓷上获得一种通透的流动的生命感
无限趋近于玉的灵韵
在无数次反复试炼中
我们不断调和釉料
尝试在坚硬的瓷面上营造流动的光感
既要避免色彩沉闷厚重
又要突破粉彩与珐琅彩中
透明与乳浊难以调和的局限
终于
我们获得了一种
前所未有的
透明釉料
”它能承托鲜妍,亦能叠对层次
即便历经数度窑火,依旧清亮如初
这道微光,为瓷世界推开了一扇新的窗
那一刻我们明白
一种新的语言终于被找到了
我们为之命名
于万千叠彩中见通透
于层叠微光中得温润
传统粉彩
仅可在有限层次上进行叠加
色彩丰富度受工艺局限
叠晶彩的成长
亦有其清晰而坚定的节奏
起初,它初现于「像孩子一样」系列,
通透的色层与主题的纯真呼应彼此成就,
首次让色彩在瓷面上如呼吸般自由流动,
证明了其可能性。
随后,它褪去青涩,步入艺林堂誌,
从偶然的灵感沉淀为可控的技艺
通透与层叠成为可靠而稳定的品质。
让斗彩皮球花、缠枝莲等一系列图样,
于繁复端庄之处,展现出丰厚深藏的层次,
证明了它能承载最深厚的传统与最复杂的表达。
直至今日,
它栖落在「迷梦蝶」的翅翼间,
将轻盈、通透与浪漫,
凝聚为一个臻于完美的答案,
标志着这项工艺的完全成熟。
叠晶彩,并非一场偶遇,
是千百次尝试后,
一次水到渠成的发生。
万千溪流终归江河,
它让我们得以汇入中国陶瓷发展的浩荡长河,
与古人遥相印证,
并证明这长河的奔流,从未停止。
至此,
叠晶彩之于我们,
已远超一门工艺。
它是循古之道、发今之生的探索成果。
它诞生于对玉质的追寻,
成熟于与迷梦蝶的诗意共鸣。
在火与土的淬炼中,
它将“如玉”的哲学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让坚硬的瓷,
拥有了光的通透、色的流动与灵的温润,
令古老的君子之德,
在当代器用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