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科技大学一则解聘通报引爆全网:该校海洋装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郭伟因学历造假、学术成果虚构等多项严重违规,被学校紧急开除,其担任的博士生导师资格也被一并撤销。
这位顶着“海外博士”“外籍院士”光环的高校教授,真实学历仅为高中,而他号称发表的170篇SCI论文,更是全链条伪造的学术泡沫。

这起持续两年的学术骗局,堪称“教科书式”的造假样本。
根据学校通报及多方查证,郭伟的履历几乎无一处真实:他虚构1994年陕西省高考状元身份,谎称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并师从知名院士,伪造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和德国国家科学院任职经历,甚至杜撰“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这一高端头衔。
但事实是他连基础的学术交流能力都不具备。共事教师反映,郭伟英语口语极差,根本无法完成正常学术沟通,与“海归博士”的身份格格不入。

在学术成果方面,郭伟的造假更是肆无忌惮。
他宣称发表的170篇SCI论文,经权威数据库核查,仅有80余篇低质量文章可检索,且70%发表在“掠夺性期刊”上,部分存在数据篡改、图片复用等问题,所谓的“郭氏模型”更是子虚乌有。
这些看似光鲜的学术数据,实则是通过中介运作、批量“刷稿”炮制的虚假成果,其H指数仅为3,远低于高校教授正常水平。凭借这套虚假包装,郭伟不仅骗取了140万年薪、300万安家费,还获得每年500万的科研启动资金,两年内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骗局的败露源于一次偶然的网络质疑。
2025年9月,有网友查询“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名单时,发现并无郭伟相关记录,进而深挖其学历和成果,发现多处矛盾。
随后,学术打假人士和科研工作者加入“众包查证”,逐步还原了这场惊天骗局。事实上,早在2024年下半年,就有校内教师反映郭伟的疑点,但学校未及时深入核查,直至舆情发酵才启动调查。

事件曝光后,江苏科技大学迅速作出反应,除开除郭伟外,还追缴其骗取的科研经费和特殊津贴,撤销其所有学术荣誉,并将其列入全国科研诚信黑名单,终身限制进入高校及科研院所工作。
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郭伟的行为已涉嫌科研经费诈骗,不排除面临刑事追责的可能,这也契合了2025年1月实施的《学术不端处罚条例》中“严重学术造假可追刑责”的规定。

这场闹剧背后,暴露的不仅是个人诚信的缺失,更是部分高校人才评价体系的漏洞。
长期以来,“唯论文、唯头衔、唯学历”的评价导向,让郭伟这类造假者有机可乘。而人才引进时“重包装、轻核实”的审核流程,以及“重引进、轻监管”的后续管理,更是让骗局得以持续两年。
学术容不得半点虚假,教育更不能成为骗局的温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