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靠“怕上火”赚钱的王老吉,为何自己先“上了火”?​

来,我们先看这个声明。很难想象,这一句话居然出自一个“年销百亿的民族品牌”,且为“世界500强企业下属成员单位”的“官方

来,我们先看这个声明。

很难想象,这一句话居然出自一个“年销百亿的民族品牌”,且为“世界500强企业下属成员单位”的“官方公众号正式说明”。相信看到的小伙伴都会有点懵,王老吉搞啥呢?

01、事件起因

王老吉在2025年8月加速海外布局并推出新英文标识"WALOVI"后,加多宝于9月30日率先发声,称其通过关联公司在加拿大和欧盟等多地成功维权,并在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合法持有"王老吉"商标。

王老吉随即在9月30日晚间发表严正声明反驳,指责加多宝通过离岸公司进行"恶意注册",并宣称自己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商标注册,且已在21个国家和地区对加多宝的商标发起撤销程序,其中10地已胜诉。

10月10日中午,加多宝再次发表声明,重申其对海外"王老吉"商标的所有权。这下彻底把王老吉惹怒了,于是在10日当晚,发布了官方说明,也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句话。

为什么王老吉会如此应对呢?

根据文章底部留言分析,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他们想用这个节日来巧妙的回应,用更“年轻化和网络化”的语言获得公众认同。

那么,公众真的认同吗?

我看未必~

02、公关策略盘点

“得”:可圈可点的战略层面

响应迅速,主动设置议程:

在舆情发酵初期主动发布声明,抢夺了话语权,避免了“沉默即默认”的被动局面。

立场坚定,捍卫品牌主权:

声明核心内容清晰无误地传达了“坚决维权”的信号,对内(投资者、员工、经销商)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对外展示了品牌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

切割风险,警示市场:

明确提醒消费者和经销商甄别真伪,履行了品牌责任,也为未来可能的法律纠纷做好了风险隔离。

“失”:灾难性的战术执行

【最大败笔】姿态傲慢,引发公众情绪反噬:

“有病去医院”是一种人身攻击式的侮辱性表达,瞬间将品牌拉低到与网友“骂战”的层级,极度缺乏对公众和舆论的尊重与同理心。

“谢谢!”非但不是表达感谢,反而是一种极致的反讽和轻蔑。它加剧了整体的傲慢感和挑衅意味。这种高傲的品牌姿态,成功让公众同情心倒向了“弱势”那一方。

【策略失误】混淆了“法律与舆论战场”:

“有事找法院”的潜台词是:“我没空跟你废话,别来烦我,直接去打官司吧”。这句话看似正确,实则粗暴地关闭了与公众沟通的渠道,塑造了一个“冷漠、霸道、不屑于解释”的巨头形象。

公关不仅是处理法律问题,更是处理“人心”和“印象”。即使最终法律上赢了,品牌形象也可能因为这句傲慢的话而一落千丈,付出巨大的声誉成本。

【品牌伤害】严重损害品牌人设与格调:

王老吉的品牌形象是“百年凉茶”、“国民饮品”,本应传递健康、亲民、温暖的调性。而该言论却展现了好斗、刻薄、市井的一面,与其试图建立的品牌形象背道而驰。

它让一个价值亿万的品牌听起来像一个在网络上“喷人”的杠精,极大地拉低了品牌格调。而且这种“金句”极易被二次传播和玩梗,形成长期的负面品牌联想,公关成本巨大。

【情绪上头】忘记公关最核心的目的:

一份好的声明,即使在强势回应时,也会理性地陈述自身立场和事实依据。而这句话没有任何实质内容,只有情绪输出。

这种“不解释、只嘲讽”的态度,容易被公众解读为“理亏”、“说不出道理,只能人身攻击”,是一种心虚的表现。不仅不能说服任何人,反而会让公众怀疑品牌方在法律和道理上是否站得住脚。

【主动造势】在此次舆情危机上火上浇油:

截止10月10日晚,此次商标争论并没有引起公众大范围关注,也仅有零星几个自媒体简单报道了此事,并无过多关注。而此次王老吉声明,无疑让大众将眼光聚焦在该事件中,同时也会让媒体深挖该事件,甚至连带关注起国内“王老吉”商标的争议和广药前领导层的事件,可谓得不偿失。

著名公关人“姚素馨”曾表示“好的公关,不让火烧起来”,但我感觉他们...

好像担心烧的不够快~

03、公关启示

王老吉此次案例,是一次极其典型的“做对了事,却说错了话”的公关案例。它给所有品牌,尤其是正在出海的中国品牌,上了深刻的一课:

法律维权是底线,舆论共情是上限:新时代的危机公关,必须在坚持法律底线的同时,构建情感共鸣的天花板。二者缺一不可。

品牌人格需一致:对外沟通的每一句话,都在塑造品牌人格。时刻警惕“巨头心态”,保持谦逊和敬畏,才是长久之道。

公关是门专业活:一次失败的沟通,其带来的品牌声誉损失和后续的修复成本,可能远高于一场官司的费用。决策者必须给予专业公关团队足够的重视和授权。

最终,王老吉的维权之战在法律上或许能够胜诉,但在这第一声“枪响”就引爆的舆论战场上,它已然为自己制造了一场本可避免的“并发症”。这提醒我们,危机公关的核心,始终是“人”而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