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合阳杨家坡村:木瓜树下的文脉长歌
2025-09-29 13:00:14
大秦直道wn
摄影
屋脊杨家祠堂柱础石砖雕古城墙遗址上的木瓜树铁艺花民居石墩在合阳县路井镇,乳罗山向南延伸的坡地上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杨
屋脊 杨家祠堂 柱础石 砖雕 古城墙遗址上的木瓜树 铁艺花 民居 石墩 在合阳县路井镇,乳罗山向南延伸的坡地上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杨家坡村。在村子东南方向的古城墙遗址上,长着一棵木瓜树。历经近500年的风霜雨雪,它仍倔强生长,枝繁叶茂。 92岁的杨绍祖拄着拐杖立于树下,浑浊的目光里藏着岁月的深邃,向记者介绍:“这树分五枝,我们村人分五门,都是杨家将后人的根。” 这座以杨姓为主的村落,凭借木瓜树承载的家族记忆,在岁月更迭中稳健前行,走出了一条文脉传承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的特色发展之路。 古树新枝 见证百年迁徙 杨家坡村的历史印记,散落村子的每一个角落,而位于村中的杨家祠堂,便是串联这段过往的重要载体。祠堂采用青砖灰瓦建造,透着古朴厚重的气息,既是村民祭祀先祖的精神圣地,也是记录村落历史的“活档案”。 祠堂内的碑文清晰记载:明洪武年间,杨姓族人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至合阳县,分居50余村,相传24世。其中一支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选中乳罗山下这片坡地定居,依家族迁徙传统取名杨家坡村。又据《合阳县志》记载,这批杨姓人自称杨家将后裔,至今仍保留着行军打仗时依坡建村、村名必带“坡”字的古老习俗。 “凡杨家将的后裔建村,都要在村落四角栽种木瓜树,来彰示自己是杨家将的后代。”杨家坡村党支部书记杨高波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便是在村头古树下,听长辈讲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故事。这棵被村民唤作“降龙木”的木瓜树,也藏着一段传奇:相传当年杨家将大破天门阵,所用兵器的原材料正是木瓜树木。如今数百年过去,古树依旧枝繁叶茂,树分五枝恰与村中杨姓五门相应,成了村落最厚重的精神象征。 村中的传统建筑,更镌刻着岁月的印记。一些清代老宅基本保持原貌,门楣上“耕读传家”的牌匾虽已褪去亮色,仍能看清笔锋里的刚劲。穿村而过的巷道宽窄相宜,灰瓦坡屋顶连成片,马头墙上的砖雕暗藏巧思:牡丹缠枝纹里藏着“富贵不断头”的祈愿,蝙蝠衔铜钱纹样暗合“福在眼前”的民俗记忆。 古祠流芳 传承家风家训 离木瓜树不远,有一座青砖灰瓦的建筑静静矗立。这是新建的杨家祠堂,是家族祭祖、议事的场所。 在新祠堂的斜对面,便是杨家老祠堂。早些年,因为一场大火,老祠堂遭到严重损毁,现在仅剩墙体、柱子、基石可见。 杨绍祖老人是杨姓三门后人,也是这座老祠堂的守护者,他的曾祖父正是当年老祠堂的建造者。“听村里的老人们讲,我曾祖父自己能建窑烧砖,村里杨姓人都来帮忙,每块砖都要过三遍水,砖的棱角也都被磨得溜光!”杨绍祖回忆道。 每逢春节、清明节,村里五门杨姓人按资排辈都会前来祭拜,场面盛大。走进老祠堂,杨绍祖佝偻着身子抚摸着祠堂的柱础石,记忆里五脊六兽的精工、马头墙的气派,还有院子里三座大亭的恢宏,都清晰如昨。 2015年,村民募捐集资修建了新祠堂。如今,这里不仅延续着祭祖的传统,更是当地传承家风家训的重要载体。村里不定期评选“好儿媳”“好婆婆”,表彰“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杨高波指着办公桌上摆放的红绸花说:“这些红绸子虽然不值钱,谁家被评上,家门口一挂,人走起路来腰板都挺直了。” 非遗盛宴 演绎古今交融 70岁的杨吉祥住在老祠堂隔壁,他清晰记得那些年过年跑竹马的热闹场景,“从正月初一下午起,敲锣人就挨家挨户串门,锣鼓声里,家家户户都会拿出钱财物品凑作开销,哪怕是一升麦子、几个馍馍,也得记在红纸上,因为这是凑齐全村人心的重要仪式。” 跑竹马源于山西永济的“火竹马”,由马柱、马童各八人组成。跑竹马时,引马人斜挎大串铃,头戴英雄帽,手执长鞭,指挥引导群马。表演高潮时,八位马柱走进场中央蹲成圆圈,八名马童一个虎跳后,驾着竹马由慢渐快地在场内穿梭。场外锣鼓喧天,场内火花四溅,场面极其壮观。 这种有着近500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晚演出。跑竹马的规矩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引马人要斜挎串铃,马柱须是“好把式”,表演步法正是杨家将练兵阵法的民间演绎。2019年,村子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长辈们带着年轻人找回失传的“八阵图”步法,“老辈说这是从山西带过来的根,不能在咱手里断了。”杨吉祥告诉记者。 村里的锣鼓队更是“渭北名角”,每逢县镇有大事必被特邀,鼓手们能打出几十种花样。杨吉祥对记者解释说:“鼓点里有讲究,‘凤凰三点头’要轻,‘雷霆万钧’得重,就像做人得有张有弛。”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接过鼓槌,队伍愈发浩荡,鼓点里的精气神,也传得更远了。 沃土新生 谱写时代篇章 传统村落保护,既是留住乡愁的必然要求,也是振兴产业的重要前提。 杨家坡村坚持以“保护为先、传承为要”的原则,启动了一系列保护工程:为木瓜树修建防护围栏,定期安排专人养护;对杨家祠堂等古建筑进行修缮,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加固墙体、修复砖雕,让老建筑重焕生机;同时规划打造关中风情一体化景区,将古村落的文脉魅力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助力建设渭北旅游名村。 在守护文脉的同时,杨家坡村的经济发展也与历史传承同频共振。杨高波介绍,2018年8月,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借着产业扶贫东风建起葡萄设施园区,年收入近20万元;投入3200万元建设乡情现代农业园,打造集设施种植、观光采摘、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 夕阳西下,杨绍祖坐在祠堂前,看着木瓜树上长出的新枝丫,新栽的树苗围着老树,如一圈绿色的年轮。记忆里跑竹马的锣鼓声,与产业园的机器声交织成歌,眼前的这座村庄从未停下赓续历史文脉、促进经济发展的脚步,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正在铺展开来。
(来源:渭南日报 记者 姜晓\文 见习记者 马周宁\图)
热门分类
推荐
热榜
军事
NBA
体育
社会
明星八卦
娱乐
财经
科技
汽车
历史
国际
游戏
动漫
公益
搞笑
商业
互联网
数码
国际足球
房产
家居
时尚
科学探索
职场
育儿
股票
教育
影视
情感
热点
中国军情
武器
中国南海
中国足球
亚洲杯
科比
综合体育
CBA
投资
楼市
大咖秀
外汇
创业
风口
SUV
豪车
概念车
优惠
新能源
美国
欧洲
朝日韩
俄罗斯
孕期
街拍
恋爱攻略
婚姻
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