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产品没竞争力?战略钟模型,选对战略就破局

如果产品是战场的士兵,战略就是指挥的兵法 —— 可为啥有的士兵装备精良,却连敌人在哪都找不着?是士兵不够强,还是兵法用错

如果产品是战场的士兵,战略就是指挥的兵法 —— 可为啥有的士兵装备精良,却连敌人在哪都找不着?是士兵不够强,还是兵法用错了?

很多企业总在纠结 “产品要做更便宜,还是更优质”,却忘了 “便宜” 和 “优质” 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战略钟模型,就是帮产品跳出 “二选一” 陷阱、找到独特竞争路径的兵法手册。它核心就抓两个点:顾客感知价值(产品在顾客心里值多少钱)和价格(顾客实际要花多少钱),用这两个维度搭出 8 条战略路,让每个产品都能找到自己的 “赢法”。

先搞懂:战略钟不是 “选答案”,是 “找定位”

别把战略钟当成 “必选清单”,它更像 “地图”—— 先看清自己在哪,再选该走哪条路。比如有的产品适合 “用低价换销量”,有的适合 “用高价值卖高价”,有的甚至能 “又便宜又好”,关键是别踩 “又贵又差” 的死路。

之前见过一家做小家电的企业,既想跟小米拼低价,又想跟戴森拼高端,结果产品定价比小米高、功能比戴森少,半年就压了一堆库存。这不是产品的问题,是没在战略钟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 战略错了,再努力都是白费。

3 条核心战略路:用战略钟造产品竞争力

战略钟里 8 条路,对多数企业来说,抓准 3 条核心路就够了,每条路都有自己的 “打法” 和 “底线”。

1. 低价高值路(成本领先 + 价值感知):让顾客觉得 “买得值”

这条路人尽皆知,但难在 “低价不低质”。核心是控制成本,同时让顾客觉得 “这钱花得值”。比如蜜雪冰城,一杯奶茶卖 8 块钱,比同行便宜一半,但用的是 “集中采购降原料成本”“简化门店装修降运营成本”,同时通过 “平价 + 高甜度” 抓住学生党需求 —— 顾客觉得 “8 块钱能喝到甜奶茶,值了”,这就是低价高值的精髓。但要注意:别为了低价牺牲核心价值。有个小面包店学别人卖 1 块钱的面包,却用临期面粉,最后顾客吃了拉肚子,店也关了 —— 低价的底线是 “不丢核心体验”。

2. 高值高价路(差异化 + 溢价):让顾客愿意 “多花钱”

这条路的关键是把 “独特价值” 做透,让顾客觉得 “贵有贵的道理”。比如苹果手机,比安卓机贵一倍,但它的 “生态联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缝传文件)、“系统流畅度”(用 3 年不卡)就是独特价值 —— 买苹果的顾客,不是为了 “打电话”,是为了 “省心的体验”,所以愿意多花钱。做这条路要记住:别把 “高价” 当差异化。有个护肤品品牌,成分和普通品牌一样,却卖 3 倍价格,只靠包装好看,最后顾客买一次就不回头了 —— 高值的核心是 “顾客能感受到的独特好处”。

3. 混合战略路(性价比 + 细分需求):让顾客觉得 “没替代”

这条路是 “既不最便宜,也不最高端,但刚好满足某类人”,核心是抓细分需求。比如名创优品的 “三丽鸥联名款”,比普通款贵 5 块钱,但比正版联名便宜一半 —— 刚好抓住 “想跟风联名、又不想花大价钱” 的年轻人。这些顾客不会去买更便宜的普通款(没联名),也不会买更贵的正版(太贵),就认名创优品的混合款。走这条路要避免:需求抓得太泛。有个背包品牌想做 “学生和上班族都能用” 的混合款,结果学生觉得 “太成熟”,上班族觉得 “太幼稚”,两边都不讨好 —— 细分需求要 “精准”,别贪多。

怎么落地?3 步用战略钟定产品战略

很多企业觉得战略钟 “虚”,其实落地就 3 步,简单直接:

算清 “成本底线”:先搞懂自己能把成本压到多少,比如原料、生产、运营加起来最少要花 10 块,就别硬学别人卖 8 块 —— 低价不是 “自杀式降价”。

摸准 “顾客想要啥”:做个小调查,问顾客 “买这类产品时,最在意什么”,是 “便宜”“耐用” 还是 “好看”?比如顾客最在意 “耐用”,就别把重点放在 “低价” 上。

对标对手找 “空位”:看对手走哪条路,比如对手都做 “高值高价”,你能不能做 “高值低价”(控制成本);对手都做 “低价”,你能不能做 “低价 + 细分功能”(比如低价洗衣机加 “母婴模式”)。

最后想跟你聊:产品的竞争,从来不是 “比谁的硬件好”,而是 “比谁的战略对”。就像同样是卖咖啡,瑞幸走 “低价高值” 抓上班族,星巴克走 “高值高价” 抓社交需求,Manner 走 “混合战略” 抓 “想喝好咖啡又不想多花钱” 的人 —— 他们的产品都好,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用战略钟找对了自己的路。

你家的产品现在走哪条战略路?有没有遇到 “想低价却没利润,想高价却没人买” 的坑?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用战略钟找破局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