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kid乐奇国际事业部,上海浦东
作为浦东创投的已投企业,Rokid获得了浦东创投参与的C+轮数亿元融资支持,更将以浦东优越的区位优势为起点,进一步链接全球市场,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质的AR产品与服务,推动整个AR产业在消费端、工业端等领域的全球化拓展。
01
深耕AR十二载
产品市占率全球前三
Rokid的AR征程始于2014年,自创立之初,公司便确立了“以AR眼镜为核心,构建全栈式解决方案”的发展方向。十二年来,Rokid始终聚焦AR领域的软硬件研发,在技术攻坚与场景落地中持续突破。公司不仅打造出以YodaOS-XR为核心的操作系统生态,为AR设备提供稳定、高效的运行基础,还针对不同垂直领域的需求,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逐步在数字文化、工业场景、消费电子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全球AR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根据IDC权威数据,Rokid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AR领域市占率前三,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公司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在数字文化领域,Rokid的AR眼镜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文旅体验,让文物“活”起来、让景点“动”起来;在工业场景中,其设备助力企业实现远程运维、智能巡检,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在消费电子领域,轻量化、高性能的产品更是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在产品层面,Rokid的创新力尤为突出,其推出的Rokid glasses凭借三大核心优势,成为全球AR消费市场的“爆款”产品。首先是极致轻量化设计,整机重量仅49克,打破了传统AR眼镜“厚重笨重”的刻板印象,让用户长时间佩戴也无明显不适感,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
其次是创新显示技术,采用衍射光波导技术,不仅实现了更清晰的画质,还拓展了更广阔的视场角,为用户带来近乎真实的沉浸式视觉体验,无论是观看视频、浏览网页,还是进行虚拟交互,都能获得出色的效果。最后是多模态AI交互,融合语音、手势等多种交互方式,用户无需借助额外设备,只需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或手势动作,就能轻松操控设备,让人与虚拟信息的互动更自然、更高效。
Rokid glasses不仅赢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斩获2025年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官方颁发的“Best in Emerging Tech(新兴科技最佳奖项)”,更在市场上掀起了热潮。在海外知名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Rokid glasses的众筹金额突破340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合作伙伴新闻发布会上,Rokid与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联合打造的Rokid乐奇眼镜“铸浪为山”礼盒首都亮相,并成为本届博览会唯一入选贵宾纪念品的AI硬件。
在中国-东盟博览会这样的大型展会场景,Rokid可提供会议实时转写、多语言即时翻译、演讲实时提词等商务功能,同时还可导航和拍摄,因此其也被博览会官方指定为“科技文化融合产品合作伙伴”。而且Rokid还针对东盟多语种环境优化了语音识别算法,支持印尼语、泰语等12种东盟语言互译功能,这意味着,其未来将在中国-东盟的商业贸易、文化交流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销售端,今年9月初Rokid乐奇眼镜在国内全渠道正式发售后,仅5天就售出4万台,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势头,9月产能已全部排满,目前正在加紧备货。在海外市场方面,2024年Rokid乐奇海外营收占比就已接近40%,产品布局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02
从XREAL到Rokid,
浦东对AR吸引力何在?
Rokid国际事业部落地浦东,并非浦东创投在AR领域的首次布局。浦东创投是上海浦东新区政府主导的投资平台,长期深耕于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尤其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资源与宝贵的经验。
早在2025年4月,浦东创投便已完成对另一家AR独角兽企业XREAL的2亿元独家投资,并成功招引其总部落地浦东。短短半年内,浦东创投接连锁定AR行业的两大“头部玩家”——XREAL与Rokid,形成了独特的“双独角兽”布局,这一布局背后蕴含着浦东对AR产业巨大吸引力。
XREAL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混合现实(MR)技术研发和AR终端眼镜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级AR眼镜研发、设计和制造“链主”企业,被专业机构评为国内“AR眼镜五小龙”之一,还曾入选2023 GEI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GEI世界独角兽企业2024名单。
XREAL凭借自研空间计算芯片X1与消费级AR眼镜的市场优势,在“空间显示与个人消费场景”占据领先地位。2024年12月,XREAL发布全新自研的空间计算芯片——X1,XREAL One眼镜通过搭载X1芯片,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连接万物”,同时,X1芯片通过全链路优化,将AR眼镜的M2P延迟降低至3ms,为消费者带来如同真实屏幕悬浮于眼前的流畅视觉观感。
据行业人士介绍,浦东的优势在于有以“模力社区”为代表的垂类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域,也有如机器人产业等无限广阔的应用场景。浦东非常看好AR眼镜等智能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发展前景,也愿意为产业提供政策、资金、空间等全方位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浦东对AR企业有巨大吸引力的同时,AR企业背后的巨大市场同样不容忽视。2025年被认为是智能眼镜的破局之年。据市场研究机构idc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预计出货1205万台,同比增长18.3%,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340亿元。
目前,凭借深厚的产业集群基础和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浦东新区已成为AR产业蓬勃发展的首选之地。作为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核心区域,浦东不仅集中了光学模组、显示屏、传感器等AR产业链的关键部件制造商,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还依托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等科技创新平台,为链主企业入驻及构建更加健全的AR产业生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机构研报指出,上海浦东新区以“共赢合伙人”计划吸引32家国际企业共建产业生态,重点支持AR眼镜全产业链发展。通过整合本地芯片设计、光学模组等核心供应链资源某头部企业在沪研发团队已完成关键技术突破,预计一至两年内实现AR眼镜全链条国产化。这种产研协同模式已催生多个标杆案例: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发的微显示技术方案,使眼镜光效提升40%的同时厚度缩减25%,为消费级市场普及奠定硬件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浦东,智能眼镜只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冰山一角”。浦东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各类企业集聚、产业要素齐全、应用场景丰富,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具有先发优势和良好基础。当前,浦东集聚了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600家,2024年规上人工智能企业产业规模超15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