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毕业我来到西部一个大城市开始我崭新的人生。当时定级为排级干部,穿上了人人羡慕的四个兜的军衣,走在大街上,让人眼前一亮,那时我身高刚好一米八,是典型的山东大汉。

我对过去最怀念就是每年乘坐兰州到青岛的绿皮火车“哐啷哐啷”“山东大葱”地呼叫着由西向东奔驰。
乡愁也随着“哐啷”声由浓到淡,直到见到久别的亲人,那一刻,仿佛回到了当兵前的记忆。特别是和小伙伴到玉米地里捉迷藏、到村东口王老伍的地里摘苹果,都成了当晚回家和好亲兄弟闲聊的话题。

现在我已经转业回到家乡,早已忘记了许多部队里的往事,但对当兵时每年从西北坐绿皮火车赶在过年回家,现在都是美美的回忆。因为那时交通不发达,春节一票难求,真的回一次家就像经历一次打仗一样。
但有票没票都要回家过年。

我有个老乡常年负责部队上各种出差任务的订票工作,平时让他订票都很简单,在招待所的一个本本上登记一下,到时去取票就完事,只是每临春节,票源就紧张。
为了确保回家,我都是预定硬座票。一则卧铺票不好买,二则票价感觉有点贵,那时工资一个月几百元,一张从西北到山东的卧铺票竟然100多,加上年轻体壮,每年回家都是让老乡给提前预定一张硬座票。

如果假期批准的晚订票难度就大了,老哥也无能为力,只能到黑市上自己找票,一张硬座票大约加价50元,和票面值差不多。

能买上黑市票还是相对好的情况。有一年负责购票的老哥因为光顾着为领导服务,把我的事忘的一干二净,临近回家,亲自拖着大箱小箱护送我进站,让乘客摇下车窗里把我推进车里,说是上去再补票。
那时如果稍微讲点斯文,你根本回不了老家。

回不了家就会让老家的亲人很失望,那时没有手机,不能通话,也没有视频,回家探亲是唯一解决乡愁的办法。

父亲喜欢喝什么酒抽什么烟,母亲中意什么料子的衣服,给姐姐和弟弟带点什么,小外甥喜欢什么样的玩具,要紧的亲戚和要好的同学,都要费尽心思给他们带回点大城市里边农村见不着的东西。这就是回家的意义。

准备礼物的过程也是回忆小时候种种有趣的事情的过程,是一种极致享受,当时都能联想到他们收到礼物时的喜悦,这就是回家前忙而快乐的过程,礼物并不值几个钱,但心意却满满。

为了这情意,我曾两次站了23小时回家,没有座位,人挤人站在车厢中间,东西也没地方放,只好放在腿边,那种滋味只有经历的人才能懂得。
你说回家带的礼品值不值钱?那时没有高铁,没有网购,带的东西都是稀缺品,都是你想像着别人喜欢的东西去买,说是你的心也不为过。

现在好了,各地都通了高铁,过去需要20多小时车程,现在缩短到七八个小时,网上什么东西都有卖的,老家农村什么都不缺,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像我老父亲喜欢的某某猴烟,某凤酒,超市里都有,只是老父亲说不是原来那味,我说,是啊,多少年了,您怎么还能喝到原来的酒的味道呢?
因为岁月的沉淀,什么都变的风淡云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