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河南一贪腐犯买通9名狱警逍遥4年

【巡回检察组的一次“例行检查”,撕开精心编织4年的骗局】2021年秋天,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像往常一样走进河南省第
【巡回检察组的一次“例行检查”,撕开精心编织4年的骗局】

2021年秋天,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像往常一样走进河南省第一监狱开展交叉巡回检察。翻到罪犯郝某某的卷宗时,一位老检察官突然停下手指:“这尿毒症病历不对劲啊!”——记录显示,郝某某曾因“尿毒症终末期”多次获准保外就医,但同一时期的手术病历却显示他做过肺大泡手术。一个心功能Ⅲ级、尿毒症晚期的病人,怎么可能承受这种手术?

就是这一个看似普通的医学矛盾,最终牵出9名狱警、3名医生联手编织的保外就医黑幕。2025年9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这起案件作为典型案例公布时,那位最早发现疑点的检察官感慨:“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

【贪官服刑三年突然“病危”?保外就医漏洞背后藏着一条腐败链】

1. 从贪污犯到“病号”的完美转型

2010年,郝某某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三罪并罚被判16年,这个曾在漯河市风光无限的官员,不得不在高墙内度过人生黄金期。但服刑不到三年,他突然成了“危重病人”——2013年起,监狱管理局连续5次以“高血压Ⅲ期、心功能Ⅲ级、尿毒症终末期”为由批准其保外就医。

奇怪的是,每次保外就医快到期时,郝某某总能拿出新的“病危证明”。调查后发现,他通过亲友暗中贿赂监狱民警陈某某、张某某等人,再由这些民警牵线搭桥,买通社会医院医生王某某、喻某某伪造全套尿毒症诊疗记录。甚至心脏彩超医生牛某某也被收买,擅自篡改检查数据坐实“心功能Ⅲ级”。

2. 漏洞出在哪儿?

病情审核流于形式:监狱医院对社会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几乎照单全收,未组织复检

监督环节缺失:保外就医期间,狱警未按规定定期核查患者实际身体状况

利益捆绑:一名涉案狱警交代:“郝某某承诺,每成功续保一次就给10万‘辛苦费’”

【检察官如何用医学常识击破谎言?办案过程比电视剧更精彩】

1. 肺大泡手术成突破口

新乡市检察院的法医在审查病历时发现一个致命矛盾:郝某某声称的“心功能Ⅲ级”属于严重心脏病患者,日常行动都困难,而他在保外就医期间竟顺利接受了肺大泡手术。主治医生后来承认:“当时他就说是普通体检,根本没提心脏病史。”

2. 尿毒症造假更离谱

调查组调取郝某某4年间的透析记录时,发现他每次“治疗”后都会去健身房游泳。医生直言:“尿毒症终末期患者需要严格控水,游泳可能引发感染致死,这根本不符合医学常识。”更讽刺的是,郝某某的医疗记录显示他从未做过肾移植手术,但相关指标却异常“健康”。

3. 大数据成办案“神器”

检察机关通过分析郝某某亲友的银行流水,发现多名狱警账户出现异常现金存款,且时间点均与保外就医审批重合。技术恢复的聊天记录更显示,有狱警提醒郝某某:“下次复查前别吃太胖,免得穿帮。”

【4年逍遥日子换来加刑,9名狱警最高获刑4年意味着什么?】

1. 法律不会让犯罪“一笔勾销”

2023年7月,新乡市中院裁定郝某某通过欺骗手段获得的4年零12天监外执行期不计入刑期。这意味着本应2025年刑满的他,至少要服刑到2029年。而9名涉案狱警中,刑期最长的陈某某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律师解读:“徇私舞弊暂予监外执行罪最高可判7年,此案判决体现了从严惩处司法腐败的导向。”

2. 保外就医不是“免罪金牌”

最高检特别强调,今后将对三类重点环节加强监督:

病情鉴定:需由两家以上无利害关系医院独立评估

续保审查:每次延长期限前必须重新体检

动态监控:保外就医人员需定期上传实时体征数据

【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当郝某某再次被收监时,他曾对狱警苦笑:“早知道装病这么累,还不如老实服刑。”而那位最早发现疑点的检察官说得更直白:“法律不是儿戏,今天你钻空子,明天就要用加倍的自由来偿还。”

此案之后,河南全省监狱系统开展保外就医专项整顿,已有3起类似案件被纠正。正如一位网友留言:“守不住底线的执法者,比罪犯更可怕——幸好,法律的眼睛始终睁着。”

(本文依据最高检公开案例及办案人员采访整理,涉密细节已做脱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