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高等教育领域,双学士学位项目正成为各大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从复旦大学新增24个跨学科组合,到上海交通大学聚焦科技与人文融合,越来越多高校试图通过“1+1”的专业搭配,帮学生在就业市场筑起竞争力壁垒。
而在这股热潮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表现格外抢眼,作为教育创新的积极践行者,它早已在双学士学位培养领域探索出成熟路径,成为华南地区的标杆。
这份标杆地位,在今年高考招生季被彻底推向公众视野。当时,“广外复合型人才是如何炼成的”话题突然冲上微博热搜前二十,22万条讨论里,既有考生追问“怎么才能报上”,也有家长好奇“学出来真的好就业吗”。其实,这个热搜并非偶然,它更像是社会对双学位需求的集中爆发:当企业越来越看重“外语+专业”的复合能力,当粤港澳大湾区急需“能沟通、懂业务”的国际化人才,广外早已用多年的培养实践,给出了市场认可的答案。
追溯广外的双学位探索,会发现它始终踩在时代需求的节点上。作为广东省首家双学士学位项目建设高校,广外从一开始紧扣“国家战略所需、湾区发展所向、广外专业所能”的核心逻辑。2024年,它率先推出9个“外语+专业”项目,像商务英语搭配数字经济,德语结合国际贸易,让语言优势真正落地到具体行业;2025年又进一步突破,新增10个“专业+专业”组合,至此19个项目形成覆盖经贸、法律、语言三大领域的培养矩阵,成了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孵化器”。
走进广外的课堂,能更直观感受到这种“融合”的巧思。就拿人气超高的“商务英语+法学”项目来说,这里的学生上午可能在模拟联合国会议上用全英文辩论国际贸易法案例,下午就跟着有十年律所经验的老师分析跨境并购合同。该专业的法学师资堪称“豪华”:80名专任教师里,60%以上有海外学习经历,不少人还兼任仲裁员或企业法律顾问,讲课时总能把枯燥的法条和真实的跨境纠纷结合起来 。
其实,广外双学位的成功,不止在于专业搭配巧妙,更在于它找到了“深度融合” 的密码。该校没有简单把两个专业的课程拼在一起,而是重新设计培养方案:比如“金融学+法学”会开设《金融监管法》这样的交叉课程,“泰语 + 法学” 则会加入东南亚法律文化专题;同时严格控制总学分在185以内,让学生不用为了修双学位疲于奔命,只需完成一篇融合两个专业的毕业论文即可。这种“减负增效”的设计,加上“视界行”海外研学、广交会实习等实践平台,让学生真正实现了“1+1>2”的成长。
如今再看广外的双学士学位项目,它早已不是简单的“多拿一个学位”,而是一套帮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成长体系。在这里,语言不再是孤立的工具,而是打开行业大门的钥匙;专业也不再是狭窄的赛道,而是可以交叉拓展的广阔天地。
对于那些既想学好外语,又想掌握一门实用技能,渴望在大湾区乃至全球舞台施展才华的学生来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双学士学位项目,无疑是一个值得奔赴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