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我刚换工作,工资不算高,但我喜欢护肤,每个月会省出一部分钱买一套稍微贵点的护肤品。有次午休,我在工位上拆新面霜,同事莉莉凑过来看了眼,撇着嘴说:“哟,这牌子不便宜吧?你这点工资,买这个是不是有点打肿脸充胖子啊?”
就这一句话,我纠结到半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是不是我真的太浪费了?是不是该把钱存起来,别买这些 “没用的”?第二天上班,我特意把面霜放进抽屉最里面,再也不敢在工位上用。
还有一次过年,亲戚聚餐,我爸的堂哥喝了点酒,拍着桌子说:“丫头啊,我跟你说,女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你看你现在天天加班,挣那点钱有啥用?赶紧找个条件好的嫁了,才是正经事。”
我当时脸都红了,想反驳又说不出来,只能端着杯子假装喝水。那顿饭我吃得味同嚼蜡,甚至开始怀疑:我每天努力工作,到底有没有意义?
更离谱的是去年夏天,我下班回家,路过邻居家单元门,听见张阿姨和李阿姨在议论:“你看三楼那姑娘,都快 30 了吧?还没对象,天天一个人回家,会不会有啥问题啊?” 我当时脚步都僵住了,赶紧低着头跑回家,躲在楼梯间里缓了好久,眼泪都差点掉下来。
有次我负责一个客户项目,方案改了两版,我觉得没问题了,拿去跟团队同步。结果刚讲完,同事老周就皱着眉说:“你这方案太保守了,客户肯定不喜欢,换我做,肯定得加点新鲜点子。”
放在以前,我肯定会慌,赶紧问他 “那该怎么改”,甚至会熬夜重新做一版。但那天我只是笑了笑,说:“谢谢周哥的建议,不过这个方案我跟客户沟通过两次,他们更在意落地性,我觉得目前这样更合适。如果后续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咱们再一起商量。”
后来方案提交给客户,一次性通过了。领导开会时还特意夸我:“这次方案做得很稳,知道客户要什么,没有被其他人的意见带偏。”
我才更清楚:那些对你指手画脚的人,从来不会为你的结果负责。老周不会帮我跟客户沟通,不会帮我承担方案不过的风险,他只是随口提了句意见,我要是真听了,说不定还得加班改方案,最后吃力不讨好。
我表姐之前也犯过类似的错。她当了三年全职妈妈,有次跟同学聚会,有人说:“你天天在家带孩子,跟社会都脱节了,一点价值都没有。” 表姐听了特别难受,回来就找了份高强度的销售工作,每天早出晚归。结果孩子没人管,经常吃外卖,她自己也累到住院。
后来表姐出院,跟我聊起这事,说:“当时脑子一热,就想证明自己不是‘没价值’,结果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现在我想通了,在家做手工接单,既能陪孩子,每个月还能赚点零花钱,比上班开心多了。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把自己的日子过顺,比什么都强。”
以前我总爱 “操心” 朋友的事。我大学同学小敏谈恋爱,男方是个自由职业者,没稳定工作。我觉得不靠谱,天天劝小敏分手:“你看他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以后怎么养家?你跟他在一起,肯定得吃苦。”
小敏一开始还跟我解释,说男方有自己的工作室,只是收入不稳定,后来被我劝得烦了,跟我说:“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感情是我自己的事,我想试试。你要是再这么说,咱们俩都没法做朋友了。”
我当时还挺委屈,觉得自己一片好心,她却不领情。直到去年,小敏结婚了,邀请我去参加婚礼。婚礼上,男方拿着戒指说:“这两年谢谢你陪着我,现在工作室稳定了,以后我会好好照顾你。” 我看着小敏眼里的光,突然就懂了:我觉得不好的,未必不适合她。
还有一次,我邻居家的儿子高考失利,没考上大学,准备去学汽修。有天我在楼下碰到李阿姨,她拉着我说:“你看他家孩子,多没出息,连大学都考不上,学汽修能有啥前途?” 我听了没接话,只是笑了笑。
后来过了两年,邻居家的儿子开了家汽修店,生意特别好,还雇了两个员工。有次我家车坏了,去他店里修,他跟我说:“当时好多人都觉得学汽修没前途,我自己也慌过,但现在觉得,能靠自己的手艺赚钱,挺踏实的。”
我更明白:别人的生活,好与坏都跟你没关系。你不用羡慕别人的光鲜,也不用贬低别人的选择,不干涉、不议论,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才是最清醒的活法。
这两年,我总结了 3 个小技巧,帮自己跳出 “在意他人” 的内耗,亲测有效:
1. 遇评价先问 “关我屁事” 或 “关他屁事”
有次我在朋友圈发了张旅行照,有人评论:“都快 30 了,还到处玩,不知道存钱结婚,太自私了。” 我当时看到有点生气,但马上问自己:“他说的话,关我屁事?他能替我存钱,能替我决定什么时候结婚吗?” 答案都是 “不能”,那我何必在意?
还有次看到同事买了个名牌包,我心里有点羡慕,又问自己:“她买包,关我屁事?她的钱是她自己赚的,我有自己的旅行计划,没必要跟她比。” 这么一想,心里就平衡多了。
这个方法虽然有点 “粗暴”,但能帮你快速分清 “自己的事” 和 “别人的事”,别让别人的闲言碎语,打乱你的节奏。
2. 定 “注意力预算”,别浪费在别人身上
以前我总爱刷朋友圈,看别人 “晒工资、晒娃、晒旅行”,越看越焦虑,觉得自己过得太差了。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刷朋友圈不超过 10 分钟,而且只看家人和好朋友的动态,其他人的一律不看。
省下的时间,我用来学烘焙、练瑜伽,周末还会跟朋友去爬山。慢慢发现,我根本没时间在意别人过得怎么样,因为我自己的生活已经够充实了。
注意力就像钱一样,你花在别人身上多了,花在自己身上的就少了。与其盯着别人的生活,不如把时间用来提升自己、取悦自己。
3. 接受 “不被所有人喜欢”
以前我总希望所有人都喜欢我,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跟同事吃饭,会特意点大家都爱吃的菜,不敢说自己的喜好;跟朋友逛街,会顺着别人的意思选衣服,怕自己的眼光不被认可。
直到有次,我跟同事去吃饭,我说想吃火锅,同事说想吃日料。放在以前,我肯定会说 “那就吃日料吧”,但那次我跟同事说:“我好久没吃火锅了,特别想吃,要不咱们这次吃火锅,下次再吃日料?” 同事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行啊,我都可以。”
从那以后,我开始敢说自己的想法,敢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发现,就算你做得再好,也有人不喜欢你:你性格外向,有人说你 “太吵”;你性格内向,有人说你 “太高冷”;你努力工作,有人说你 “装勤奋”;你佛系一点,有人说你 “没上进心”。
既然不管怎么做都有人议论,那不如干脆做自己。真正重要的人,只会在乎你过得开不开心,不会随便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