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人民日报:孤独是什么?孤独是每个人生命的倒影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漫步街头,突然想到一句话:“路灯下有两个影子,一个是我,另一个也是我。”有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漫步街头,突然想到一句话:“路灯下有两个影子,一个是我,另一个也是我。”

有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个感觉了。

热闹都是别人的,而孤独常伴身侧。

可孤独是什么?

是因为我们终将会分离,所以不愿意去认识新的人?

是每一次千回百转的思绪背后无人理解的苍白?

是用极致的理性建立起高墙,与这个世界渐行渐远?

是超越时代的灵魂在人海里格格不入?

又或是流浪孤岛,只能自言自语的悲凉?

我们在孤独中渴望人群,又审视人群。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创作《百年孤独》前也曾无数次举笔又放下。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巴黎街头灵光乍现,让他看见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共同铸造的迷宫。

不是线性的时间叙事,而是如陀螺般循环往复的生命闭环。

马尔克斯笔下的孤独是一种“记忆”的循环。

它不同于鲁迅笔下的孤独,带有浓烈的批判与时代的悲凉;

也不像卡夫卡笔下的孤独充满荒诞与疏离;

《百年孤独》以马孔多小镇为舞台,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从建立小镇到最终消失的漩涡。

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建立马孔多。

却在晚年陷入对炼金术的狂热,最终在孤独中被绑在栗子树下。

第七代传人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在出生时便带着家族的预言:

“家族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他的出生,也预示着家族的终结。

全书的核心并非简单的“家族兴衰”,七代人相似的命运,重复的名字、相似的性格……

这样一场关于“记忆”的循环,这重毫无意义的重复,正是他们对抗孤独的方式。

孤独不是偶然的情绪,而是生命的影子。

我们畏惧死亡,却依然不停奔赴,我们逃避孤独,却总在寻找一座无人的孤岛。

当马孔多下了四年十一个月的雨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荒诞的自然现象,更是家族命运的隐喻。

那场雨冲刷掉了小镇的繁荣,也冲刷掉了布恩迪亚家族的活力。

当蕾梅黛丝乘着床单飞走时,我们感受到的不是魔幻的离奇,而是一个纯粹灵魂对孤独世界的逃离。

这些情节充满魔幻的色彩,其中生命的渴望与无奈却如同更真实的现实。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与父亲,一个热衷于革命,一个沉迷于科学,却都逃脱不了宿命的循环。

他们都试图通过用其他的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洞,最终却都以失败告终。

这与杜甫,李白“登高望远”的孤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在哪里,什么时候,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与孤独对话。

我们总以为时代在前进,人类在成长,但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证明:

人性的本质从未改变,孤独的底色也从未褪色。

就像我们,尽管生活在热闹喧嚣的大都市,却依然会在深夜感到孤独。

尽管拥有无数社交软件,却依然找不到能真正倾诉的人。

我们会因为怀念过去而陷入孤独,却忘了“过去无法改变,未来尚可创造”。

我们也会因为拥抱太阳而错过繁星,却忘了繁星亦有光辉。

不必执着于过去,也不必紧盯着太阳,当你不再执着于此,才能拥抱当下的花期。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是成长。”黑夜终会过去,黎明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