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购买保险是为了身心健康,为了老有所依,为了长寿才买的保险,可乔先生就因购买了平安保险公司的保险后,确给乔生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等的灾难。因平安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欺骗和失误,加工作人员在处理过程中,又多次的欺骗,且长时间不给解决,导致乔生生承受不住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心脏病发,手术两次,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住院4次,现因前不久情绪过于激动心脏病时常发作已无法工作,且又查出有严重的焦虑症。
“从 2023 年 4 月到现在,我往平安保险跑了上100趟,电话打了数百个,手术两次住院四次院,问题却始终没解决。” 家住南京江宁区的乔先生,向记者诉说着近两年来与平安保险公司的保险纠纷困境。这场源于保单变更失误的风波,让他陷入 “脱保 - 拒保 - 骗保 - 企业不守承诺” 的循环,原本购买保险是为了身心健康,为了长寿才买的,而他确因这份保险,给他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导致他的病情严重发作。
时间回到 2017 年 1 月,乔先生购买了平安人寿住院医疗险。2018 年底,他被查出心脏房颤,医生叮嘱他需保持良好心态,病情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2021年,平安保险公司两名业务员魏桂兰蛊惑乔先生为其女儿购买保险(另一人是他小姨子刚入职保险公司),要求他把保险变更到他老婆名下,就能申请到VIP客户。业务员魏桂兰在变更时忘了捆绑银行卡,导致保单脱保逾期超过一年时效。当业务员包霄鹏来告知保险脱保后,乔先生第一时间告诉他,“因心脏不太好,我不想打官司,真要打我肯定赢,但我想保持好心态,只要能把保险续上,我不追究任何责任。”并在业务员的帮助下将保费转入保险公司账户,第二天钱又原路退回来了。 在之后三个月里,他又向另外两位业务员表达了同样的诉求,然而,业务员们的续保申请最终未能通过公司审批,平安保险以 “合同规定脱保超过一年必须体检” 为由拒绝了他的续保请求,要知道,公司系统中还留存着乔先生的医院报销档案。
2023 年 4 月 25日,为寻求赔付或续保,乔先生来到平安保险柜台,与一位盛章杰的工作人员达成协议:脱保一年零五个月产生的费用由公司业务员承担。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即便调解成功,平安保险公司却长时间不履行承诺,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直至 2025 年 2 月 7 日,他才收到仅一年的保费退款,剩余费用至今未到账。
更让乔先生气愤的是,他居然遭遇了 “骗保”。当时,工作人员盛章杰表示,只要他写一份申请,就能将原有保险合同续上。可在乔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公司竟偷偷为他重新投保了一份与原保单几乎一致的保险,整个过程既未要求他及家人签字,也未进行人脸识别,新合同却莫名生效。这一情况,乔先生直到 2025 年 4 月初咨询律师才知晓,原本期待的 “续保” 竟变成了 “新投保”。
为尽快解决问题,乔先生曾两次要求退掉这份 “被续上” 的保险。2023 年 7 月 10 日,他第一次向谈子余提出退保需求,双方约定 7 月 14 日再谈。14 日当天,姓丁的工作人员也在场,乔先生再次明确:“这份续上的保险我不要了,要么公司信守承诺尽快处理问题,我实在耗不起了。”(此次沟通有 2023 年 7 月 14 日录音为证)。同年 8 月 7 日,乔先生前往公司门店找姓盛的工作人员,偶遇协调部门张娟,他再次提出退保请求(有 2023 年 8 月 7 日录音为证)。可张娟在长达 3 个月的时间里,不仅未兑现解决问题的承诺,还以拖延、欺骗的方式应对,始终未告知乔先生无法履行承诺的实情。
与此同时乔先生的心脏病,也随着平安人寿的一次次欺骗和推诿中,不断的恶化! 2023 年 7 月 31 日,他告知谈子余,事情已拖延两个多月,自己的心脏病多次发作,近期已频繁前往医院,迫切希望公司能尽快处理(有 2023 年 7 月 31 日录音为证)。同年 9 月底,乔先生第一次住院手术。出院后 11 月 1 日下午,他专程来到谈子余的办公室,主动提出放弃索赔:“因心脏刚做了两个手术,需要静养,只要按之前的承诺,把脱保一年零五个月的保费以及价值 2000 元的电子产品费用给我就行。”
然而,手术报销又成了新的难题。术前,医生告知乔生生,两个手术可同时做也可分开做,若同时做,一个能走医保,另一个无法走医保;若分开做,间隔 3 个月后第二个手术也能走医保,建议他先与保险公司确认报销情况。乔先生联系业务员包霄鹏,对方称两种手术方式都能报销,并劝说:“两次痛苦不如一次痛苦,反正都能报。” 于是,乔先生选择了同时进行两个手术(有微信聊天记录及后续 2024 年 4 月 10 日,5 月 14 日,6 月 20 日三次对质及调解录音为证)。
可到了报销阶段,问题却接踵而至。2023 年 11 月 8 日,包霄鹏告知乔先生,按合同规定,走医保可 100% 报销,不走医保仅报销 80%,且医院以外购买的药品无法报销。但乔先生购买的是住院医疗险,合同中并未明确标注 “住院期间医院以外购买的药品不予报销”。为了争取少报销的 20% 费用,以及住院期间院外购药的报销,乔先生往返平安保险公司多达 43 趟,每次骑电瓶车单程就需要 45 分钟。在长达 15 个月的时间里,他拨打 95511 客服电话及与其他工作人员沟通的电话次数更多达数百次之多。
2024 年 6 月 18 日,乔先生因胸痛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排队做 CT 时,还接到了 95511 的来电询问情况进展;2024 年 7 月底,他第二次住院,住院第二天傍晚,又接到理赔部代文银的电话,对方表示公司同意出具 “诉讼费和律师费由公司承担” 的证明,乔先生只能回复 “等我出院后再说”。8月22日代文银第一次骗乔先生去门店写律师费和诉讼费由公司承担证明。9月23日下午,代文银应他领导的要求,第二次骗乔先生去门店写承担证明。10月16日下午,代文银第二次骗乔先生去公司见大领导,{两次到了都没见到人},后来代文银再次耍乔先生说:给乔先生写承担证明,结果乔先生感觉不对他任然在骗他.耍他,便掀了他的桌子,他报了警,这是乔先生第一次去派出所。直至 2025 年 2 月 7 日,报销事宜才基本处理完毕。
但纠纷并未就此结束。2025 年 4 月 25 日,由于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乔先生心情郁结、夜不能眠,最终因胸痛第三次住院;同年 7 月 9 日,他前往平安保险办公区希望找领导解决问题,却在门口遭到公司多名工作人员的武力阻拦。拉扯过程中,乔先生因情绪过激导致心脏病开始复发,。此次冲突中,乔先生手中装有充电宝的袋子不小心碰坏了一名工作人员的眼镜,还导致对方眼角破皮流血,对方随即报警,这已是乔先生第六次因该纠纷报警,也是第四次前往派出所。在派出所内,乔先生的心痛症状愈发严重,最终前往医院急诊并住院6天,而此次住院的医疗费用至今未得到报销,问题依旧悬而未决。
期间,乔先生也曾尝试通过正规途径维权。2025年 4 月 8 日,他前往保监会申请调解,却未能解决问题;5月初,乔先生去了当地派出所报案,因保险公司骗保要求立案,派出所回复:合同已生效,已经给于报销,无法立案。2025 年 8 月 14 日下午,在南京市朝天宫派出所,民警协助下,他再次向保监会提出申请,与平安保险公司7 名当事人一同前往保监会。面对民警和保监会工作人员的追问,平安保险方面对 “骗保” 一事狡辩称:“保险是续上的,并非重新投保,保险变更时已签字和人脸识别。” 可乔先生当场质疑:“变更过的保险此前因脱保已失效,且被公司拒保,早已不存在,续保时为何不需要重新签字和人脸识别?”
回顾整个纠纷过程,乔先生心中充满疑问:他自发现脱保开始就已多次明确表示:因身体健康问题主动放弃了理赔,告知不想打官司,而公司现在却逼迫去打官司,那当初为什么不叫他去打官司?还给他调解!调解好了又反悔这是为什么?其一,公司不该用 “打感情牌”“申请 VIP 客户” 等套路诱惑他为女儿买保险;其二,业务员在“变更投保人时造成保单脱保,理应承担责任。其三,2023 年 1 月 11 日他发现脱保后立即缴纳费用,公司却将钱退回,这本身就是拒保的表现,后来业务员魏桂兰让他妻子写申请,公司未批准仍拒保,可 2023 年 4 月 25 日他应盛章杰要求写了同样的申请,公司却同意续保,为何前后处理结果不一致?其四,他与盛章杰在柜台已达成协议,公司却长时间不守信、反悔,难道不该为他的病发承担责任吗?其五,他两次要求公司,若不解决问题就退调 “续上” 的保险,可公司既不退保,也不建议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直到他病发、完成报销、合同生效后,才让他去法院解决,这背后究竟有何缘由?其六,他购买保险是为了保障健康,从一开始就因身体健康问题主动放弃索赔,不愿打官司,为何公司反而步步紧逼,逼他走上法庭?(他咨询过多名律师,均表示 “合同已生效,没有损失,官司打不赢”);
如今,乔生生的保险纠纷已持续近两年,四次住院让他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长期心情不悦和反复沟通无果加上次在公司,因情绪激动导致病发使前期做的手术几乎白做,目前又患上了焦虑症,已无法正常工作。让他身心俱疲。他只希望平安人寿保险公司能正视问题,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而非让这场纠纷继续拖延下去。截至发稿,此事仍未得到妥善处理,记者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