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高校开家长会,也许只会加速“温室”走向“ICU”

图·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开学季,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为2025级新生举办家长会引发舆论关注。虽然网友们强

图·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

开学季,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为2025级新生举办家长会引发舆论关注。虽然网友们强调“活久见”,可事实上,高校开家长会这事也有几年了,只不过伴随着上海交大、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也开始召开家长会,这事就藏不住了,甚至可以预料的是“各地高校要全盘学起来”。

因为根据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上海交大的结果来看,该校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新生家长会由各学院自主组织,旨在向家长介绍培养方案,加强家校沟通,属于「家校共建」模式”。也就是说,“高度”已经拔起来,这事指定是要全面推行了。

我们不妨再看补充说明:“学生虽已成年,但尚未步入社会,成长仍需家庭和学校共同助力。通过家长会,学校可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表现和遇到的问题,也让家长了解孩子离校期间的相关情况。”是不是乍一听,猛一看会觉得,逻辑上完美闭环了。可问题是这样做真的好吗?

对此有人强调:“这些都是顶尖名校,新生开学家长都要送孩子去,看看孩子学校,学院顺便开个家长会,家长也很想了解一下专业培养方案什么的,后面都是孩子自己在学校,有什么值得嘲笑的?”

这里首先纠正一个逻辑上的错误,顶尖名校办事虽然靠谱,但不是都靠谱。所以不能因为顶尖名校带头开,就认为“高校开家长会”是对的事。至于说培养方案,这个最多就是个宣贯专业和就业,保不齐最终的目的和结果是建家长群,实时同步学生生活情况。

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变没变好,我们不敢下结论。但是谈到「家校共建」模式,只想说学校越来越不想管学生,学生在学校犯错了,老师都要第一时间“找家长”。这使得家长很多时候除了烦,更多是被动。

换句说,至从有了家长群,管学生就变成管家长。在这个问题上,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咱们就不说了,都未成年,家长确实有监护的责任,这个想推脱也没法推脱。只能说时代不同了,管法变了,我们得认。

但是,作为大学生,基本上也都成年了,如果还采取家长群的管理模式,着实让人有些难以理解。对此,有人说好不好得试一试,没有数据支撑谁也不敢说好不好。道理是这样的道理,可是放眼全球大学的管理经验,这样的操作着实算得上奇葩。

要知道,关于“温室教育”的弊端二十多年前就有人在争辩了,不外乎就是“生活全包办”、“决策权剥夺”、“风险绝对化”,但是人们也只是基于未成年阶段进行衡量。而且关于心理发展缺陷、社会适应障碍、能力结构失衡已经被证实确实存在。

如此之下,高校要是全面推行开家长会,大力深化「家校共建」模式,是不是有种“插管”的即视感。换句话说,这就是在加速“温室”走向“ICU”啊!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只想着这样做能带来啥好处,也要考虑这样做的危害是啥。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为拔高度而拔高度”进行各种骚操作。尤其是牵涉公共关系的事情,更要慎重其事。否则,一旦沉溺于“为拔高度而拔高度”的沙盘推演逻辑,很容易让事情走向更坏的一边。

换句话说,高校开家长会也好,建群也罢,是不是也该征求一下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不是强调「家校共建」嘛!而且把家长还放在学校前面。之所以这样说,就在于如果只是学校在强调管理的主体性,而家长只是配合和听从的角色,这样的「家校共建」本身已经失去互动,又何谈共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