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萌芽:青石板上的笔墨启蒙
李俊龙的书法之路,没有世家熏陶,却有天生酷爱。中学时代,就读的大金店镇安庙初中,埋下了他与笔墨结缘的种子。彼时,他对书法有着异于同龄人的痴迷,板报书写、证书填写,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全凭与生俱来的热爱和日复一日的练习,让他在少年时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深耕不辍:求学路上的专业蜕变
没有专业院校系统培训,李俊龙在“勤奋好学”中汲取营养,不断完成书法与篆刻道路上的蜕变。为了能够让技艺更加精进,他多次走出登封,拜访名家,并主动参加中书协、省书协举办的培训班,得到了米闹、姜宝平、刘颜涛、王军杰、薛明辉、段琳卿等知名书家指教,在笔法、章法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学习路上,他以古为师,涉猎诸体,擅长楷书、行书、篆书、篆刻、刻字等,遍临名家名帖,最终形成了兼具传统韵味与个人特色的风格。对篆刻艺术的探索,同样充满了执着与坚守,他从汉印入手,潜心钻研传统篆刻的技法与精髓,起初全凭自学摸索,在一方方印石上反复雕琢,熟悉阴刻、阳刻的不同韵味。后来,他有幸师从河南省书协刻字委员会副主任王军杰老师,系统学习刻字技艺,不仅掌握了方寸之间的布局之道,更结合龙门石窟元素进行创作,突破传统,通过阴刻阳刻的交替、色彩层次的搭配,让作品兼具立体感与视觉冲击力。他的刻字作品,既有汉印的古朴厚重,又有现代设计的灵动创新,成为其艺术生涯的重要特色。2025年“山青花燃 游刃古都”系列展览中,他的作品先后在郑州、邢台、开封三地展出,彰显着他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其作品曾在全国展赛中多次获奖入展:获 “当代艺术成就展”银奖;2022年河南省第二届青年篆刻展入展;2021 年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2014年“祭侄文稿杯” 全国书法大展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中华始祖杯” 全国书画展入展;2022年第二届 “袁崇焕杯” 全国书法大赛入展提名;2023 年丹青赞盛世、翰墨颂党恩河南职工书画网展书法组二等奖;“上元雅集”暨“友谊奖”全国书法作品双年展入选;“华坪金达杯” 全国书法大展二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2021年《书法导报》主办由高原到高峰 —— 当代百位优秀书法家作品展入展;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列子文化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入展;2021郑州市首届书法篆刻大展入展;《书法报》社主办 “水墨茶道”全国书法展获优秀奖;海内外知名书画家作品邀请展获优秀奖;书法作品被红军长征扎西碑林刻碑;《书法报》社主办的“观音山” 杯一届、三届、五届、八届书法大展入展;《书法导报》主办全国第二届书法手卷展荣获三等奖;“百年兰大杯”书法大奖展入展;河南省文联首届“群星展”二等奖;河南省书协主办的优秀会员作品展获优奖;“长江颂”国际书法收藏大展优秀奖;“继往开来”河南楷书书法研究展入展;河南印社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入展;河南省书协主办首届草书展入展;“祈福雪窦”首届海峡两岸青年书法展入展;“感恩杯”第三届孝文化全国书法展入展;“磴槽杯”天地之中全国书法大展二等奖;“太极杯”书画大赛三等奖;“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中原书画大展优秀奖;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兰亭展入展;雁荡山铁皮石斛杯全国书法展入选;首届中原风-河南省789书法篆刻展入展;纪念毛主席诞辰125周年全国书法展获银奖;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硬笔书协举办全国硬笔书法展入选。

集云筑梦:一方轩宇的文化承载
2019年,李俊龙将多年的艺术积累与人生沉淀,凝聚于 “集云轩”这一方天地,正式注册成立登封市集云轩俊龙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地址位于登封市少室路北段书院五巷131号。公司集文房四宝、书法培训、篆刻教学于一体,承载着他的初心与梦想,使其艺术事业更加专业、卓著。


公益传情:笔墨之间的文化担当
在李俊龙的艺术生涯中,“公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凭借集云轩的平台优势与自身的专业影响力,他在登封开放大学、登封社区学院、登封老年学院开设公益成人书法讲堂,每年开展春秋两季不低于24课时的书法公益课,这样的讲堂一办就是六年,切实将书法艺术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壤中。教学过程中,他耐心讲解笔法、结构、章法等基础知识点,从握笔姿势到临摹技巧,皆亲自演示、亲自指导。他常说:“择一事,爱一生。写字是修身养性的过程,要长期不懈地坚持。”经过他三个月的系统培训,从入门的一窍不通,到独立完成一幅作品、参加汇报展览,学员们的热情与进步,让李俊龙感受到了艺术传承的价值和初心。

艺路回响:初心如磐的坚守与传承
回望李俊龙的艺术之路,每一步都离不开 “勤奋” 与 “坚守”。他坦言,作为书法从业者,需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但所获寥寥,唯有此份热爱让其甘之如饴。他深知艺术之路没有终点,唯有谦虚低调、笃行不怠,才能在传统艺术的殿堂中走得更远。

在李俊龙看来,书法篆刻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担当。他以笔为媒,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刀为器,雕琢方寸之间的艺术乾坤;以轩为家,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以爱为怀,书写公益路上的温暖篇章。他的人生,如他笔下的书法作品,端庄大气、韵味悠长;他的坚守,如他镌刻的印章,厚重扎实、历久弥新。

墨润集云承古韵,笔耕不辍谱新篇。李俊龙以锲而不舍的韧劲,在书法篆刻的天地里深耕数十载;以集云轩为依托,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步履不停;以公益之心,让笔墨之香浸润寻常岁月。嵩山为证,见证他刀笔相融的匠心;颍水为鉴,映照他薪火相传的初心。未来之路,他必将继续以笔墨为舟,在传统艺术的海洋中扬帆远航。让集云轩的墨香飘得更远,让书法文化的光芒更加璀璨。(阎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