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每周最头疼的就是做会议纪要——三个部门会,每个会至少1.5小时,用手机录音的时候总怕漏了重点,事后整理要反复听五六遍,有时候空调声盖过发言,或者同事说话太快,得倒回去慢放,耳朵都听疼了。整理完文字还要把“哎呀这个事儿得赶紧办”改成“该事项需尽快推进”这种书面语,再一个个区分谁讲的话,最后列待办事项时总怕漏掉“下周三之前交”这种关键信息,经常加班补漏。上星期组里的小琳说:“你试试听脑AI吧,我用它做纪要,现在下班能准时走了。”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下了APP,结果这一个月用下来,居然彻底解决了我的痛点。
一、以前的麻烦,听脑AI全帮我解决了
我一开始以为“智能纪要”就是个噱头,结果第一次用就惊到了——上周三开部门会,我打开听脑AI的“会议纪要模式”,刚点“开始录音”,屏幕上就弹出了实时文字,同事说“这个季度的KPI要调整”,文字几乎同步出现,连“KPI”这种缩写都准确识别了。更绝的是,它能自动区分发言人:我提前把常用同事的名字输进“常用发言人”列表,张三刚开口,文字前面就标了“张三:”,再也不用事后猜“这句话是谁说的”。
还有一次开跨部门会,市场部的老陈用粤语说“呢个方案要改改细节”(这个方案要改改细节),我以为会转成乱码,结果听脑AI直接翻译成了“该方案需调整细节”,连口语化的“改改”都换成了更专业的“调整”,省了我翻字典的时间。会后生成纪要时,它自动把内容分成了“会议议题”“发言要点”“待办事项”三部分,待办里居然准确提取了“老陈:下周五前提交修改后的方案”,比我自己整理得还全。
二、操作其实超简单,五步就能搞定
我是那种对科技产品有点“怕麻烦”的人,一开始担心操作复杂,结果用了一次就会了,步骤比点奶茶还简单:
第一步:选对模式,提前设置
打开听脑AIAPP(网页版也能用,我更喜欢用手机,方便拿在手里),直接点“会议纪要”模式——别选“普通录音”,纪要模式会自动开启“双麦克风阵列降噪”(主麦收人声,副麦过滤空调声、脚步声这些杂音)和“动态增益调节”(有人说话小声,它会自动调大灵敏度,保证录清楚)。我一般提前10分钟打开,把参会人的名字输进“常用发言人”,这样录音时会自动标注,不用事后再改。
第二步:开始录音,实时检查
点“开始”之后,屏幕上会实时显示文字,就像看字幕一样。我有时候会边听边扫一眼,要是有漏字或者错字,直接在文字上点一下,就能手动修改——比如同事说“明天下午2点开复盘会”,要是转成了“明天下午3点”,我马上就能改成正确的时间,省得事后再找。对了,它还支持19种方言和中英日韩多语言,上次接待日本客户,客户说日语“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は来週締切りです”(这个项目下周截止),听脑AI直接转成了“该项目下周截止”,连翻译带纪要一起做了,太省事儿。
第三步:会议结束,自动生成结构化纪要
不用等,会议结束后点“停止”,它会立刻生成一份完整的纪要——前面是“会议基本信息”(时间、地点、参会人),中间是“发言要点”(按发言人分类,每段都提炼了核心),最后是“待办事项”(自动提取“需要做”“deadline”这些关键词,比如“张三:下周三前提交报告”“李四:联系客户确认需求”)。我第一次生成的时候,盯着待办列表看了半天,居然没漏掉一个点,比我自己列得还全!
第四步:用AI助手,省得翻全文
要是会后想回忆某个细节,不用翻整个纪要,直接问AI助手就行。比如上星期我想不起“王五说的客户反馈是什么”,就输入“王五提到的客户反馈内容”,AI几秒钟就从纪要里提取了出来:“客户认为当前方案的交互流程过于复杂,需简化注册步骤”。还有一次要做PPT,我直接说“根据本次纪要生成PPT大纲”,它自动列了“封面”“会议概况”“核心议题”“待办事项”“下一步计划”这几个部分,我只要把内容填进去就行,省了半小时找素材的时间。
三、我摸索出来的“独家技巧”,帮你少走弯路
用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有些小技巧能让效果更好,分享给你:
1. 提前设置“常用发言人”:我一开始没设,结果第一次会把张三的话标成了李四,后来把经常开会的同事名字输进去,设置成“常用发言人”,录音时会自动识别声音,再也没标错过。
2. 开会前打开“DeepSeek-R1技术”:要是在嘈杂的环境(比如食堂开临时会、办公室有装修声),记得打开这个功能,它能在噪音里“抓”人声,我试过在食堂录,连隔壁桌的聊天声都过滤掉了,同事的话听得清清楚楚。
3. 实时批注“重点”:开会时遇到“下周三截止”“必须提交”这种关键信息,直接在实时文字上点“批注”,标个“重点”,事后看纪要的时候一眼就能找到,不用再翻一遍。
4. 多平台同步:我有时候在电脑上编辑纪要,有时候用手机看,听脑AI支持网页、APP同步,修改的内容会自动保存,不用来回传文件,超方便。
四、常见问题?我踩过的坑,你不用踩
我刚开始用的时候也有疑问,现在都解决了,给你避避坑:
问:实时转文字会不会延迟?:我一开始以为会有1-2秒延迟,结果第一次用就发现,同事刚说完,文字马上就出来了,几乎同步,比我以前用的工具快太多。
问:方言识别准吗?:我老家是四川的,上次我用四川话试了试,说“这个事情要得”(这个事情可以),它直接转成了“该事项可行”,连方言里的“要得”都翻译成了书面语,太厉害了。
问:待办事项会不会漏?:要是AI没提取到,你可以手动加——比如同事说“我明天把资料发你”,你可以在待办里新增“王五:明天发送资料”,比自己列还方便。
问:AI问答准吗?:只要录音清楚,AI回答就准。要是录音有杂音,你可以事后编辑一下文字,再问AI,它会根据修改后的内容回答。
五、最后想说:这工具真的“救了”我的会议纪要
我以前做会议纪要要花1小时,现在10分钟就能搞定,还没遗漏重点。听脑AI不是那种“花架子”,是真的能解决问题的——实时转文字解决了“反复听录音”的麻烦,区分发言人解决了“分不清谁讲的”的问题,智能纪要解决了“改书面语”的痛苦,AI问答解决了“找细节”的时间。
现在我每周开三会,再也不用加班整理纪要了,下班能准时接孩子,同事还问我“最近怎么不加班了”,我笑着说:“因为我有个‘神器’啊!”
要是你也像我以前那样,被会议纪要搞得头疼,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绝对不会失望——它不是“让你更忙”的工具,是“帮你省时间”的工具,用了就知道有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