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欧通话第2天,欧盟制裁中企,波兰递刀子,怂恿动用“核选项”

放下电话不到24小时,欧盟制裁中企,波兰又在背后“递刀子”,怂恿对华动用“核选项”,这是逼中国反制。日前,中国商务部部长

放下电话不到24小时,欧盟制裁中企,波兰又在背后“递刀子”,怂恿对华动用“核选项”,这是逼中国反制。

日前,中国商务部部长应约同欧盟贸易专员举行视频通话,针对稀土出口问题,欧方希望中方高抬贵手,批准更多欧盟企业的申请,双方约好本周在布鲁塞尔举行会晤,进一步协商稀土问题。

然而,不到24小时,欧盟挂断电话就翻脸不认人,出台第19轮对俄制裁措施,并且把12家中企列入其中。

这还没完,法德波继续拱火浇油,还想对中国憋一记大招。

据美媒爆料称,在即将举行的欧盟峰会上,德国、法国、波兰打头阵,要求讨论应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反制措施,其中德国呼吁对华动用“核选项”,也就是祭出欧盟所谓的“反胁迫工具”,而法国和波兰则一唱一和,进一步要求在峰会的联合声明中,写入所谓“中国有害经济行为”的条款。

不过,目前德国还在犹豫当中,害怕引发难以估量的后果收不了场,而法国则十分强硬,要求欧盟动用所有工具,波兰更是不怕事大火上浇油。

那么,欧盟为何对华变脸如此快?德法波又分别有什么算计?欧盟的所谓“核选项”能落地吗?

首先,欧盟24小时内态度180度大反转,这绝非临时起意,而是将对华贸易问题与对俄制裁捆绑的刻意之举。

此次欧盟将中企列入制裁名单,表面上是针对俄罗斯,实则是制造筹码施压中国。

要知道,在本轮中欧会谈中,中方已明确告知欧方,稀土等出口管制是正常做法,不针对特定国家,谢夫乔维奇当时也表示理解,并承诺协助解决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问题。

这种刚谈完就翻脸的操作,本质上是欧盟内部强硬派与务实派博弈后,前者暂时占优的结果,而法国和波兰正是强硬派的急先锋。

波兰之所以主动“递刀子”,其实是一场精准的政治投机,并且有迹可循。

就在前不久,波兰借口所谓的俄无人机闯入领空,高调介入俄乌冲突,还一意孤行的关闭了波白边境口岸,导致中欧班列受阻。

波兰自己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如果不是有美国撑腰,华沙还不敢同时得罪中俄欧。

尽管在中方反制后,波兰又灰溜溜的给中欧班列放行,但是纳夫罗茨基政府并未死心,一直在寻找机会对付中国,如今中欧因为稀土问题闹僵,波兰就认为自己露脸的机会来了,一来想通过对华强硬向美国表忠心,二来想要拉近与法德等核心国家的距离,从而争取在欧盟内部更高的地位。

至于德法的话,马克龙政府一直在跟中国作对,包括欧盟对华征收电车税,也是法国跟冯德莱恩联手推进的,而德国自从默茨政府上台后,没少对中国撂狠话,对华政策越来越激进。

不过,被欧洲捧为“核选项”的《反胁迫工具法案》,看似威力巨大,实则是一把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钝刀。

该法案虽然规定了提高关税、吊销许可证等12项反制措施,但是自2023年通过以来,从未真正启用过,原因就是不好用,一旦打出来将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之前欧盟扬言动用该工具反制美国关税战,但最终还是妥协了,就是害怕贸易战反噬自身经济。

另外,欧盟内部一盘散沙的现状,再加上贸易对华依赖性,也注定了所谓的“核选项”难以落地。

就拿德国来举例,其对华立场始终处于矛盾摇摆中,一方面迫于内部政治压力附和强硬表态,另一方面又深知对华经贸的重要性。

更不要说,由于美国挑起关税战,失去了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一跃取代了美国。

而其他欧洲国家的处境,普遍跟德国类似,也不愿承担得罪中国的后果。

欧盟的制裁与“核选项”威胁,不仅难以达到施压目的,反而会倒逼中国采取反制措施,而历史经验早已证明,对华贸易战没有赢家。

更关键的是,中欧经贸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欧盟若真有意解决分歧,就应摒弃投机心态,停止被波兰等激进国家带节奏,不要搞一些损人不利己的短视之举。

中国愿意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绝不会退让。若欧盟一条路走到黑,等待它的只会是中方对等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