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年轻人总爱交朋友?为啥一过三十、过了三十五、四十,人就渐渐不想结交新朋友,甚至老朋友也慢慢淡了,变得越来越孤独?
其实不是因为你看透了,也不是因为你突然变清醒、长智慧了。有些人的孤独是被动的,有些是主动选择的,虽然结果一样,但过程不同,最后的感受也大不相同——这点可能不太好理解。
咱们先聊聊年轻人为什么爱社交。首先,年轻人闲啊,精力旺盛,对世界充满好奇,而且年轻时候穷点没关系,吃个盒饭也香,跟那个年纪的状态是匹配的。可你年纪大了还蹲路边吃盒饭,那感觉就不一样了。
那人到中年为啥越来越孤独?一方面,年轻人渴望探索世界,需要通过社交增加未来的可能性;再加上他们阅历尚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抱有幻想——总觉得一起喝酒、打牌、撸串、打游戏,就能铁一辈子。
可你想想,小时候那些穿开裆裤一起玩的人,现在在哪?说好做彼此伴娘的同学,最后婚礼请了没?不是感情假,而是大家的路不同了,话题少了,圈子不一样了。你们曾经关系好,是因为处在同一个信息环境里,有共同的生活内容。一旦毕业、工作、各奔东西,联系就淡了,十年不点赞、不见面,成了“相忘于江湖”。
而主动选择孤独的人,往往是真活明白了。尤其当你财富自由之后,你交往的人会变得非常明确:要么你花钱买服务,要么别人为你花钱。社交变得简单,烦恼也少了很多。
另一种是被动孤独。为什么年轻人有价值?哪怕做牛做马,至少有被“利用”的价值。可年纪大了呢?年老色衰,世故圆滑,如果还没钱没资源没潜力,谁还愿意花时间跟你处?你不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还整天抱怨、摆架子,那谁愿意搭理你?
还有一类人,是因为自卑而孤独。同学同事都混得风生水起,自己却没啥进步,出去聚会心里难受,干脆就不去了。发朋友圈说“老了玩不动”,其实不是不想玩,是没人带他玩。没有魅力、没有钱、没有地位,到哪都找不到存在感。
记住:你有趣,到哪都好玩;你无趣,换哪个场子都冷场。就像不会游泳的人,换什么泳池都没用。
这话听着有点残酷,但每个人早晚都会懂。如果你现在18岁,可能不理解;毕业两年,上一阵班,就明白了。这世上很多东西都是虚的,交朋友、找对象,到最后都得看实力。甜言蜜语可以装,但银行卡的余额、稳定的现金流,才是实打实的底气。
我反复说:以这个为标准去社交、去恋爱,基本不会出错。就这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