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安全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核心议题,领克08 EM-P以其创新性的防护设计,不仅征服了市场,更赢得了学术界的瞩目。最近,该车型的白车身正式进入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汽车碰撞实验室),成为国内首款被清华用作研究与教学样本的新能源白车身。中国汽车安全领域的泰斗张金换教授对其表示了充分肯定,指出其在材料应用与结构设计上的突破具有行业示范意义。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领克在安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也反映出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成果。对消费者来说,清华的权威认证提供了一种超越广告的真实信赖——在新能源车安全频受质疑的当下,领克08 EM-P用科技与实力书写了新的安全标准。

从实验室到课堂:清华赋能的中国安全新范式
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内权威研究机构,其选择领克08 EM-P白车身作为教学样本,是对该车型安全技术的高度肯定。领克08 EM-P基于CMA Evo原生新能源架构打造,车身材料中高强度钢与铝合金比例达75%,关键区域使用2000MPa热成型钢与一体式硼钢门环,结合“三叶草传力”专利结构与高刚性底盘,实现了碰撞中能量的高效分散与乘员舱的有效保护。该车在2025版Euro NCAP测评中获全五星评级,并位列全球插混车型总分第一,印证了其安全设计的国际领先地位。从早期张金换教授开创“中国第一撞”至今,领克08 EM-P成为清华课堂案例,标志着中国汽车安全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展现出国产车企的研发实力与自信。

“全域安全+”:从结构防御到智能避障的全面进化
领克08 EM-P将安全视为“最大的豪华”,并通过“全域安全+”体系实现多层级防护。这一系统涵盖结构安全、三电安全、主动防护与隐私安全,构成一体化安全工程。在主动安全层面,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与千里浩瀚系统,实测表明其AEB系统在暴雨夜间条件下可于110km/h时速下刹停,大雾天气中在70km/h速度下也能有效避撞;G-AES系统在极端环境下支持连续两次避障,最高避让速度达130km/h,性能领先行业。被动安全方面,融合沃尔沃安全技术,采用高强度笼式车身与多重吸能路径,在各类碰撞测试中均表现出色,确保驾乘人员安全。领克通过整合主动与被动安全技术,推动了车辆从“耐撞”到“避撞”的智能化转型,提升了整体出行可靠性。

化解新能源焦虑:从电池到救援智能化的全流程保障
新能源车型的用户普遍关心电池安全与事故应急,领克08 EM-P以领先技术应对这些挑战。其神盾金砖电池具备七维无热蔓延防控能力,并搭载14mm高强度铝合金底护板,安全标准远超2026年国标,即使遭遇严重碰撞也能避免起火爆炸。碰撞后,车辆会自动解锁车门、弹出门把手,并设有应急开关以备断电之需;E-call系统自动发起救援呼叫,确保及时响应。此外,CCD电控减振与魔毯悬架组合使麋鹿测试成绩达81.1km/h,增强了操控稳定性;BSV盲区影像和AVM全景环视则提升了复杂环境下的驾驶信心。这些功能共同构建了一个从预防到救援的全链路安全网络,让用户出行更安心、更可控。

在智能与电驱技术深度融合的今天,新能源汽车的竞争焦点已逐渐转向系统化安全能力的建设。领克08 EM-P凭借其全面的安全性能,成功进入中国最高学府的课堂,从被分析的对象升华为教学的典范,这背后是中国品牌对产品质量与用户生命价值的极致尊重。它将“安全”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被测量、被学习、被信赖的技术符号。对用户而言,领克08 EM-P不只是一台车,更是一份移动中的安全保障。在各类汽车话题充斥社交媒体的时代,这种源自技术内核的安心感,远比短暂的市场热度更有价值。安全,从来都不是靠宣传塑造的,而是通过反复的实验与真实的碰撞积累而来——领克08 EM-P正是凭借这样的坚持,让中国汽车的安全实力,赢得了世界的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