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充电赛道爆出“关键性突破”!国内功率半导体IDM龙头华润微官方确认,旗下新一代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导通损耗较前代直降20%,适配比亚迪充电桩实测系统转换效率突破97%,通过AEC-Q101车规认证,2026年第一季度将正式批量装车 。消息一出行业震动:“国产功率芯终于撕开英飞凌壁垒!”“比亚迪充电桩成本要大降,充电效率再升级!”投资者沸腾:“12寸产线满产,车规业务占比冲25%,市值要乘风而起!”
行业讨论刷屏,看涨逻辑密集涌现:“技术硬核,650V超结MOS模组开关损耗比友商低12%,SiC模块结温还比竞品低6℃!”翻出实测数据的网友直呼:“连续运行160小时参数稳如泰山,北方零下20度充电也不宕机!”从业者感慨:“之前充电桩功率芯70%靠进口,现在华润微重庆12寸线月产3万片,中压辅助领域能顶半边天!”甚至有博主断言:“2026年全球充电桩辅助芯片市占率要冲15%,抢英飞凌蛋糕!”
狂热背后,4个“真相”必须戳透
1. 损耗降20%=技术顶尖?误解!仅对比自家旧品,核心性能仍有差距
华润微的损耗优化确实亮眼,但“导通损耗降20%”是对比自家前代产品,而非行业顶尖水平。其量产主力650V IGBT导通压降约1.6V,而英飞凌650V IPA60R180P7S通过低阻工艺,导通损耗比华润微同规格产品低15%,反向恢复时间还缩短20%。在充电桩核心的120kW以上高功率变换模块中,英飞凌产品系统效率比华润微高2个百分点,高温环境下连续运行稳定性优势更明显,“技术顶尖”纯属误读。
2. 2026Q1装比亚迪=核心供应商?局限!仅适配中低压辅助模块,占比不足3%
所谓“批量装车”仅针对比亚迪充电桩的中低压辅助模块(如电源管理、散热系统控制),采用的是650V超结MOS和25V SGT MOSFET器件,单台充电桩用量4-6颗,单颗价值6-8美元。而充电桩核心的功率变换模块(1200V以上),仍由英飞凌独家供应,单台价值超200美元。2026年华润微给比亚迪的供货量,预计仅占其充电桩功率芯总需求的1.5%-3%,连“次要供应商”都算不上。
3. 产能满产=供得上?虚夸!专项产能仅够填3%缺口
华润微2026Q1功率半导体总产能约3万片/月(重庆12寸线),但适配比亚迪充电桩的专项产能仅1200万颗/年,换算成充电桩约200万台(按单台6颗算)。而比亚迪2026年充电桩预计出货400万台,仅自身需求就达2400万颗,华润微产能仅能满足5%;再加上特来电、星星充电等现有客户分流,实际供应比亚迪的份额不足3%。
4. 国产替代=成本大降?片面!硬件便宜但适配成本高
华润微功率芯单价约3.5美元/颗,比英飞凌同级别产品(4.8美元)低27%,看似有优势。但为适配比亚迪闪充协议,额外投入超1亿元进行兼容性测试,且量产良率(93%)比英飞凌(98%)低5个百分点,单颗实际生产成本反而高5%。反映到终端,比亚迪充电桩辅助模块成本仅降5%,“成本大降”并未落地。
但别否定:这3个硬核价值藏不住
1. 填补中压空白,缓解辅助芯依赖:此前国内充电桩中低压辅助芯85%依赖进口,华润微突破后,国产车企该类芯片国产化率从15%提升至50%,仅比亚迪2025年就采购超600万颗,大幅降低“小芯片卡脖子”风险。
2. 带动供应链升级,夯实技术根基:采用自有12寸产线代工,推动车规级晶圆良率从85%提升至92%;封测由自建基地配套,带动国产车规封装良率突破95%,为1200V SiC模块适配充电桩打下基础 。
3. 绑定头部客户,打开增长空间:借比亚迪订单积累闪充场景认证经验,已同步拿下星星充电、特来电的辅助模块订单,2026年充电桩芯片收入预计突破15亿元,占车规业务比重从2025年的15%提升至18%,形成“工业+车电”双曲线。
理性总结:是“突破”不是“颠覆”
华润微功率半导体量产、供货比亚迪充电桩,是国产功率芯在细分场景的“关键突破”,但绝非“碾压级超越”——未触及核心功率模块,无法撼动国际巨头地位,更像“国产芯片站稳充电桩辅助赛道的入场券”。
对投资者:别盯“比亚迪订单”炒作,重点看2026年SiC模块充电桩适配进展、120kW以上机型突破、车规业务毛利率能否破35%;对行业而言,它倒逼英飞凌辅助芯片降价10%,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国产功率半导体崛起非一蹴而就,华润微的深耕值得肯定。唯有突破高电压、高功率核心技术,才能从“辅助赛道”走向“核心赛场”,真正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