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美国人嘴上硬,说什么“我们已经掌握制空权”,真要动手的时候,他们最怕的那款飞机,不是已经服役的歼-20,不是海天一体的歼-35,而是刚刚试飞、还没完全曝光的歼-36。

为什么?因为它压根不是一架传统意义上的“战斗机”,而是一套彻底打破美军空中优势逻辑的“飞行作战平台”。从设计思路到作战预期,全都冲着一件事来的:把美军几十年来赖以维持制空主导的核心体系,直接干碎。
这不是飞机,这是飞着的“战略否定论”
先说美国媒体怎么自己吓自己的。《1945》最近发了一篇警告文,标题看着就够紧张:歼-36出现,美军B-21将陷入重大危机。
讲白了,这不是单纯担心“我飞机不如你”,而是他们意识到:中国不是在搞“我也有一款六代机”,而是做了个根本不讲老套路的新东西,跑道一升空,就不是“谁飞得快”,而是“谁还能玩得起”。
这架飞机,不像战斗机,但也不是轰炸机;不像预警机,但比预警机多一颗心;不像隐身突击平台,但却能悄无声息摸到关岛上空。
这不是敌人进化了,是你那套逻辑落伍了。
三发动机、全向隐身、20米翼展:歼-36不是升级,是越级
歼-36这架飞机,从外观上就跟现有的五代机完全不是一个语言体系。无尾翼设计、宽大的机身、三台发动机布局,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类似的案例。

有美方分析说,这玩意儿搞不好只是个“试验平台”。这话我们听着熟,因为F-117、B-2刚出的时候,他们内部也这么说过,结果十年后全都成了制空核心。
歼-36为什么这么设计?两个关键目的:
美国人开始慌,就是因为发现这不是“你也有我有的”,而是“你有我还没搞出来的”。
你以为这是单机突袭?它可能是一架空中AI指挥中枢
中国为什么在歼-36上砸这么大的功夫?从来不是为了跟美军拼一对一的空中格斗——那是冷战时期的老账本。

现在真正的高阶玩法,是体系作战。
歼-36最大杀手锏不是它自己有多能打,而是它有可能是整个“空中杀阵”的核心枢纽。
来举个具体例子:现在的歼-20双座版,已经能控制一整队无人僚机协同作战。那你想象一下,歼-36如果集成空警-3000那一整套雷达接收模块,变成“隐身预警+指挥平台”,它在空中不需要开火,它只需要盯住目标、分派任务,后边几十架霹雳-21、霹雳-17的挂载无人机就能完成猎杀任务。
打谁?不管你是F-35、F-22,还是未来的NGAD,只要被标记、暴露,基本跑不掉。
这不是一架飞机,而是一个“战争节点”。
关岛不是目标,是警告:歼-36能摸到那儿,就说明美军已无纵深可退
美媒警告说,歼-36的作战半径可能超过3000公里,直接覆盖关岛。这句话的潜台词是——美军“第二岛链”安全神话彻底破产。

过去,美军打的是“前压后退”战术:
但歼-36一出,这种“缓冲”就变成“空挡”。你在关岛部署再多B-21、F-22,甚至新造的F-47,只要对手能在雷达上看不到、距离上追得上、火力上压得住,那这些装备就是靶子。
更何况,中国现在还不只靠有人机。歼-36平台一旦整合无人机矩阵,那就是多点突入、同时压制,甚至可以做“远程高空诱饵+低空隐身杀伤”双组合打法,叫你防都防不过来。
打破“全美制空”的幻觉,中国是一步棋下到对方战法崩溃
说到底,美国一直以来的信心来自于两个层面:
但中国现在一手打的是“对位压制”,一手打的是“体系跃升”。
你打中远程空战?我给你铺预警伞;你搞多域联动?我让每一架机都能做节点;你强调空地打击?我直接“空中打卫星+空中打平台”一起上。

这不是升级,而是换规则。
结尾一句话:美国怕的不是歼-36,是看见自己再也拿不出压制性的答案
从B-21再到F-47,美国空军这些年动静不断,但除了预算越来越高、试飞越来越拖,没人能再拍胸脯说:“我们能一招解决中国的空军问题”。
《1945》那篇文章其实就是种泄气信号。
他们怕的不只是歼-36能飞到关岛,是怕当歼-36成军、量产、形成战斗体系那一天,美国空军整个作战逻辑,都要从头再来一遍。
这个节奏,中国已经启动,美国还在纸上画原型。
歼-36这步棋下得好,因为它不是为今天准备的,是为那个“真正的下一代战争”落子。

这场仗谁都不希望真打。但如果真打,谁怕谁,一目了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