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韩朝先后宣布“大赦”,对半岛局势有何影响?

韩国和朝鲜先后宣布“大赦”,背后到底有何考量?又将如何影响半岛局势?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根据观察者网报道,9月26日,朝

韩国和朝鲜先后宣布“大赦”,背后到底有何考量?又将如何影响半岛局势?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

根据观察者网报道,9月26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发布政令,宣布在劳动党建党80周年之际实施大赦,大赦自10月1日起正式生效。

而就在一个多月前,韩国政府为纪念 “光复节” 80周年,也对83万多人实施了“特赦”;

进入2025年下半年,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先后推出 “大赦” 举措,看似巧合的时间节点与相似的政策形式下,实则是两国基于不同现实需求与政治逻辑,做出的决策。

从内部驱动来看,朝韩两国的“大赦”均与自身面临的现实困境紧密相关。

朝鲜长期受国际制裁影响,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给面临压力,此次大赦便带有明显的 “解困” 色彩。

万寿台纪念碑,耸立着金日成的青铜雕像、旁边是其继任者金正日

回溯2012年,朝鲜曾为迎接金日成诞辰100周年实施大赦,当时部分获释人员被安置到农业、轻工业等领域,有效缓解了局部劳动力短缺问题。

此次大赦选择在劳动党建党8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既延续了 “仁德政治” 的叙事传统,通过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直接发布政令,强化劳动党执政合法性;

又能通过内阁牵头的安置工作,让获释人员补充到生产领域,为缓解经济压力注入微弱动力。

对朝鲜而言,这是一次兼顾政治象征意义与现实需求的决策,既巩固了内部凝聚力,也为应对外部制裁的长期影响做了铺垫。

金正恩视察街道

韩国的大赦,则更多缠绕着政治博弈与经济诉求的复杂纠葛。

李在明政府以 “促进国民和谐、推动经济复苏” 为由推出特赦,83万多人的庞大规模看似覆盖广泛,实则核心焦点落在——祖国革新党前党首曹国,及其妻子郑庆心等争议人物身上。

这一选择明显带有政治回报的意味,是韩国执政党为争取盟友支持、平衡国内政治力量的举措。

而在经济层面,韩国试图通过释放部分中小企业主等群体激活市场活力,但用政治特赦的方式解决经济问题,本身就存在逻辑偏差。

韩国总统李在明

此前韩国也曾在经济低迷期,尝试通过特赦刺激经济,却因缺乏配套政策支持,效果寥寥,此次若后续无实质举措跟进,恐怕也难改经济困局。

从国际视野来看,朝韩大赦引发的反响差异显著,也间接影响着两国在半岛外交中的处境。

朝鲜借此次大赦,有意对外塑造 “法治进步” 与 “人道关怀” 的形象,以此回应西方长期以来的人权指责。

与此同时,朝鲜近期在军事领域动作不断,研发驱逐舰、洲际导弹等,形成 “软硬兼施” 的外交策略。

朝鲜曾举行阅兵纪念活动

就比如说,此次金正恩宣布“大赦天下”之前,曾就半岛问题发表过一次重要讲话,绝口不提“朝韩统一”,直言韩国是“敌人”,没有必要统一。

而刚上台不久的韩国总统李在明,也做好了应对这一局面的准备。他在“光复节”致辞上就直言,韩国不寻求吸纳或者统一朝鲜,希望开启半岛和平新时代。

然而过去一段时间发生的摩擦,却表明半岛局势依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

先是在8月中旬,韩国军方以“朝方人员越界”为由,对朝方一侧进行警告射击;随后在9月下旬,韩国军方又以同样的理由,对朝鲜商船再次进行警告射击。

从这里就不难看出,韩国依然想在半岛局势上,对朝鲜展现强硬姿态。

驻守在朝韩边境的韩国士兵

然而这次特赦却暴露出了,韩国其实已经陷入了“内忧外患” 的被动局面。

纵观此次朝韩大赦事件,两国的决策均以解决内部问题为核心,并未包含任何推动半岛对话的信号。

短期内,半岛 “内稳外僵” 的格局,或许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