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钧2025巡回演唱会「The Road of Joy 狂喜之路」10月18日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正式拉开序幕。
这场全新的个人巡演,是郑钧继「热爱」巡回演唱会之后开启的又一个全新篇章。两年之后再度回到北京开唱的郑钧,拥有了更为包容和宽阔的心境,也不再执着于只是通过现场表达对音乐、禅修和生活的热爱。在「狂喜之路」这个全新主题的巡回演唱会中,概念的叙事配合章节化的段落,演出融合视觉、音乐与哲思,贯穿了郑钧超过三十年的创作轨迹,将「狂喜之路」巡演变成了一趟关于内在觉醒与终极自由的音乐旅程。

其中,“狂喜”二字并非浮华的喧嚣,而是取自心灵深处、洞见生命实相后的“大乐”,是一种超越痛苦、澄澈自在的觉醒之喜。
至于在这次演唱会名字中出现的“路”,则象征着每个人都需要踏上的“修行之道”,它代表了修行与成长的过程,充满了各种挑战,也需要勇气、大爱、智慧与不懈的精进。
整个演唱会的众多编排设计都围绕这个概念展开,也有了如同“人生三见”里「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的自我照见,这趟不断向前行进的路也见证着郑钧这一次从喧嚣走向宁静的内在旅程。
借着这次全国巡回的「The Road of Joy 狂喜之路」演唱会,相信观众都会在听觉与视觉的交织中,在现场一路通过舞台演出回顾郑钧的音乐史,也一同进入一场关于“看见自己”的实验中。
宇宙之中,向内的自我探寻
在郑钧「狂喜之路」巡回演唱会中,开场的VCR就引入了“宇宙”的概念,从出现在两侧屏幕和舞台正中幕上的影像投影到后续歌曲的主视觉,它们构成了贯穿第一篇章的重要内容,暗藏玄机。

宇宙这一意象的出现,都有两层含义,其中一层是作为广义的星河宇宙,在视觉层面上为歌曲打造出专属的画面感。比如开篇《热爱》背景的赛博宇宙,《低空飞行》中VJ出现的飞机在云端形式的动态画面,演唱到《门》时出现的光柱和橙色星球,《雍和宫的月亮》的深远意境……在音乐、灯光与影像的交替中,「狂喜之路」有着用心打造的震撼审美。
另一层则是禅修十几年的郑钧,也把通达宇宙人生的真实相放在演唱会中,成为了和演出相关的部分。宇宙不仅是外在的,还是每个人心中的内在宇宙。真实相的如梦幻泡影,是一部分禅修的哲学反映,演出由回归本心的从“心”出发,都是觉醒和开悟的第一境界。以现场演出构建出世界观的郑钧,在音乐中逐渐觉醒。

这部分中,开篇的《热爱》有对上一轮巡演的呼应,这也是他延续至今的温柔底色——从热爱出发,去理解生命的复杂,再回到热爱本身。而北京现场全新版本改编的《长安长安》,则无疑将现场氛围推向一个高点。歌曲现场的演绎不仅在开头加入了一段女声秦腔,结尾处还MIX了郑钧演唱的另外一首歌《父的三北》。如此的编排都十分新颖,也通过城市与自我的秩序建立起外在世界与内在宇宙的联结,郑钧的故土也是古城的「长安长安」,成了串联第一篇章的重要线索。
光影变化,寻觅自由之旅
进入第二篇章,VCR中出现了一个“手”的意象,这一幕都让人联想到《西游记》中「如来五指化作山」的典故,而“五指山”不仅仅是如来佛祖的「五指」,更象征了佛教的“贪瞋痴慢疑”——这是现代人面临的各种羁绊,对应出很多负面的情感。

郑钧在「狂喜之路」演唱会上也正面面对了这些现实的问题,它可能是羁绊,可能是烦恼,可能是人生现阶段的处境,也是追寻自由需要面对的种种。
于是,进入这部分后,光影变化与情绪相呼应,成为内观装置的舞台也被营造出“疏离感”。疏离是人的常态,需要从中理清梳理种种关系,从而完成一种与生活的共存。
歌曲以《天敌》开始,用北京站限定的翻唱曲《我只在乎你》结束,中间还穿插了曾在「我是唱作人」上演唱过的曲目《Aimahuo》……郑钧的演出在层次上是有更明显收和放的。
而演唱会特别的一点,还有它不是纯粹从歌曲热度来考量,还有针对场景和主题需要。就像这次全新编曲的长串烧,《没错》似可以作为点题曲,而多年未有现场的《妈妈,你还是把我带回家》在北京的演唱都引发了热烈的反响。

如今的郑钧,都有如同修行者经历的觉醒之旅,希望通过「狂喜之路」唤醒更多沉睡的灵魂。他愈发懂得音乐也好,还是摇滚,它们都不只是一味爆发出来,还因为一路的经历慢慢掌握了自在清醒的平衡。
灯光的交替闪烁,光影的变化与器乐的互相配合,让摇滚拥有了温度之外,还有对在场观众的祝福,希望他们可以降服自我的困境,从中获得真正的自由。
不插电客厅,有朋自远方来
进入第三篇章的“不插电”部分,是整个演出的情感核心。当舞台灯光变为柔和的红时,重返舞台的郑钧抱着吉他弹唱了一首又一首歌,也让整个舞台宛若一个被音乐包裹的不插电客厅。
这部分的选曲和呈现是整场最纯粹的一个部分,没有夸张、剑拔弩张式的编曲,也没有过多的视觉画面,而是让音乐流向摇滚的张力与佛法的深邃之中,在一种因果循环的平衡中逐渐顿悟。

化身讲述者的郑钧,在有了半百人生的经历后更加通透和稳重。从第一首的《灰姑娘》开始,《1/3理想》《溺爱》等歌曲的演唱,都以温暖的讲述延续到结尾,现场的观众也自发加入了台上歌手的大合唱。
同时,北京站也邀请到陈楚生做客。之前以帮唱嘉宾身份助阵陈楚生在「歌手2025」总决赛的郑钧,这次两人互换主客身份,在现场再次合唱了“歌手版”的《赤裸裸》,重现了当时歌手比赛时的名场面。

随后由陈楚生独唱的《Sing》,也是两代歌手之间的代际对话,他们互相尊重与延续着彼此共同追求的音乐信念。
狂喜之路,终点通向自己
进入演唱会最后一个篇章,方才真正揭开郑钧「狂喜之路」巡演的完整表达。
不同于以往的演唱会,「狂喜之路」是一个明确概念型、同时服务本我与大众的演出。禅意美学的基底,内核仍是摇滚精神,郑钧在经历了觉醒、挣扎与顿悟后,完成了音乐上的“重生”。其中路的最终指向,也是一种“大乐”境界,找到和通向自己。

另一首一定不会缺席的《私奔》,因为和观众的互动,都成为了当晚一个感动的时刻。不仅唱哭了台上的歌手,也唱哭了台下的观众,大家都在歌曲里看见了一个正在找寻的、私人的自己。
音乐仍在路上,郑钧的转变
作为「狂喜之路」首场的北京站演出,它都见证了郑钧这些年的变化,有从思想上的反叛到自我观照的转变,有燃烧自我到理解生命的转变……在人生的路上,郑钧都在不断转变,不断向前。
何谓“摇滚”?相信看过郑钧现场的都会认同,摇滚已经和郑钧联结在一起,成了一种思想,一种姿态,一种人生哲学,在现场觉醒过来。

而摇滚的意义,音乐的意义,都在郑钧身上被不断重新定义。期待下一站长沙,11月29日现场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