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藏南风云:功败垂成的边境反击战,谁让收复良机擦肩而过......
1987年夏,中印边界,藏南地区,我军百余名官兵手持轻武器一线排开,怒目而视,眼中满是对侵略者的愤恨。站在他们对面,是打算挑起战争、蚕食我国领土的印军。
高原河谷的暴雨如同黄豆般砸在我军官兵的头盔上,可是他们一动不动。在这无言的逼视,敌人最终沉默退下。
这场少有人知的桑多洛河谷事件,差点酿成了第二次中印边界战。
藏南边境之争
清朝时期,清廷应西藏求助,派兵击退尼泊尔,并且长期驻军。以此为标志,西藏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
20世纪50年代,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与此同时,印度乘新中国无暇顾及西藏之机,派兵越过西山江、达旺河,占领了达旺等地。
西藏和平解放后,印军加快侵蚀脚步,侵占了藏南一带门隅、珞瑜、下察隅各地。
山脉绵延的藏南地区森林茂密,植被丰富,蕴藏着大量的矿藏、石油资源,是经济建设的强大资源。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地缘战略上,藏南都对中国的安全与稳定都相当重要。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终于可以腾出手,与印度解决西藏历史遗留的问题。随着解放军进入中印边境地区,两国的矛盾与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尖锐了起来。
1962年爆发的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印度战败,颜面尽失,举国上下自尊心被深深地刺痛。
尤其是印度鹰派,满怀仇恨和愤怒,一直想“一雪前耻”。
经过20年的韬光养晦,印度开始自我膨胀,觉得向中国复仇的时机来了。
英迪拉·甘地内阁吸收了1962年的教训,决定将保卫位于西藏南部的达旺地区作为印军的一项基本任务。
达旺是六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地,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意义。
从1983年开始,印军每年都会派人潜入达旺侦察。
1984年,新总理拉吉夫·甘地上台。他拒绝了中方一系列的和平建议,重新启动印度之前激进的“侵略前进”政策。
之后,印军鹰派首领塔拉吉被任命为陆军参谋长。
在塔拉吉的指挥下,印度举行了代号为“棋盘行动”的大规模军演,还将5万军队调往了藏南地区,3个陆军师则调往了位于中印边境的旺敦附近。
塔拉吉自认为今时不同往日,印军的实力早已远远超过1962年。如今的印军装备有大量的运输机和作战直升机,可提供给养、支持地面攻击。
按照他的设想,如果开战,印军可以轻松利用新式装备“围歼”中国军队,说不定还能进入西藏纵深作战,将战线推进至雅鲁藏布江一线。
印度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我国也做了应战准备。
此时,中印边境的局势已经像个炸药桶一般,一触即发。
许多西方外交官纷纷预言,人们即将目睹“第二次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
但是中国和印度谁都不想做那个先点燃引线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贸然开火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两边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冲突,而是处在一种僵持的状态。
可是,1987年5月,炸药桶突然被点燃了。
桑多洛河谷事件
1987年5月的一天,山南军分的一支机动巡逻队在藏南一带巡逻。
巡逻队由一位副团长带领。当他们一行人到达桑多洛河谷地段时,已经天黑,副团长下令就地宿营。
桑多洛河谷位于所谓“麦克马洪线”以北,属于西藏错那县勒布乡太宗山。这个地区在中印边界东段双方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一直是中国的领土。
巡逻队安营扎寨后,到了晚间9点多,负责夜间警卫的卫兵突然发现,河谷南端山口上出现了火光,还隐约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卫兵立刻报告了副团长。两个小时后,侦察参谋回来报告,印军占领了河谷的一处制高点,并在那里构筑了战斗工事。
大家的神经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因为这处制高点之间一直默认是我方所有,现在印军出兵占领,难道是想挑衅我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