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系列为24年起新修订版本,作者对七年来发表的全部文章进行整理归纳,精简提炼,旨在提升阅读流畅度,方便建立系统认知体系。
海南黄花梨系列文章分为四大部分:
一、海南黄花梨认知
二、海南黄花梨鉴别
三、海南黄花梨挑选
四、海南黄花梨赏析
鉴别,意为“判断材料真假好坏”。
真假:材料是否为正确产区出品,材料是否为正确木种;
好坏:材料品质高低。
鉴别方面是玩家最感兴趣内容,关乎玩家切身利益,属业内最难掌握之技术,可供量化操作之技巧较少,需大量实际操作经验。
感官差异无法用语言精准描述,文字无法取代实际操作。
本系列内容仅能提供少量可量化之操作细节,主要以“非海黄之典型特征”为主,对比木种主要为【越南黄花梨(东京黄檀)】,即“与海南黄花梨极相似”之木种,除越黄外的其它木种相对较少。
作者将从纹理、底色、光泽三者为主进行讲解,辅以鉴定案例(将在后文赏析篇不定期推出)供参考。
读者谨记,质感相关的四项属性,即纹理、底色、光泽、肉质(此项难以成文,且特征相对不显著,故不单列),需进行综合判断,仿品并不止越黄一种,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路数。
部分特征具有唯一性,可供读者进行量化操作,部分特征不具备此项特性,此类情况将在文中标明。
鉴别篇能起到的作用,并非部分读者所期盼那般是一份“仿品/假货大集合”或“可以拿起就用的操作说明”。
它能起到的作用实际上仅是“有概率降低你可能会额外支出的认知成本,尽可能让你少交些无必要支出的学费”,尽量让“假货好卖新手好骗”这件事变得不那么容易。
至于其它,全看诸君运气。
仅此而已。
【注1:在阅读此节前,需具备对海南黄花梨的基本认知,请先看完系列文章第一部分《认知篇》,应先知晓“海南黄花梨它会是什么模样”。】
【注2:在材料未表现出“显著非海黄”的特征前,读者切勿“按图索骥”,材料若未明显表达出特征,请严谨踏实,勿轻下结论。】
【注3:该系列出文较慢,素材多为作者实拍。】
海南黄花梨(二)海南黄花梨鉴别(7)—仿冒木种(上):紫檀柳(紫檀瘤)
(请读者先阅读《海南黄花梨认知系列(4)质感》四篇,底色、纹理、光泽、肉质四项是基础要素,对此四项有概念了,我写的东西你才能更好理解。)
仿冒木种品相与海南黄花梨品相相近,笔者早年曾就此出过文,而后此类仿冒木种销声匿迹,且一般知晓海黄基础特征后(认知篇系列)能具备基础分辨能力,故不再提及。
但近期发现此类木种又再次大量出现在直播间,冠以精品海南黄花梨之名售卖,出乎意料的销量颇丰,此类行径危害甚大!故专门开篇讲解。
(注:非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可经专业检验检测部门进行专业检测,落实其种属,其检测报告具完备法律效力,可作为维权依据。)
文章结构:释义—特征—图示—总结上篇文章链接:海南黄花梨(二)海南黄花梨鉴别(7)—仿冒木种(上):紫花梨往期文章链接:公众号往期文章分类
释义
紫檀柳,豆科黄檀属植物,主产地越南,学名:越南安南黄檀。(紫檀柳不在国标红木内)海南黄花梨:豆科—蝶形花亚科—黄檀属—香枝木类—降香黄檀紫檀柳:豆科—蝶形花亚科—黄檀属—(未知分类)—安南黄檀两者科属相同,最后类目不同,故品相虽相近,但细节还是有明显差异。目前市面上海南黄花梨的仿冒木种,基本以黄檀属为主。
特征
1、底色
紫檀柳底色分两类。一类是整体观感上带着明确的、诡异的肉色,是类似于肉色丝袜般底色(笔者确实想不出别的词汇形容这类底色),这种底色表达不会出现在海南黄花梨上,此项具有唯一性;一类底色与海南黄花梨十分相近,无显著特征,但相对存量较少,通常属紫檀柳类目内的精品,肉眼难辨。
2、纹理
紫檀瘤在纹理上与海南黄花梨相较没有什么显著特征。若底色没有表达出显著紫檀柳特征,则一般不建议玩家靠观察纹理得出结论,无准确率可言。(紫檀柳多出对眼料,直播间见到对眼料要十分注意。)
3、气味
紫檀瘤没有香气。遇到无显著特征无法辨明是否紫檀柳的材料,最简易检测手段是打磨抛光或燃烧,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经高速打磨或燃烧均有香味,打磨为降香味(淡甜味),燃烧则为显著甜香,紫檀瘤无味或杂味。此项亦具备唯一性。
4、重量
紫檀瘤通常都可沉水,不计品相。这在部分“品相显著不沉水但其沉水了”的情况下可适用。通常海黄可沉水要么品相表达与密度一致(沉水紫油梨、老油梨水波纹、凤尾水波等),要么品相表达出明确产地特征(通常只有霸王岭)—该产地出品密度较高/品相独特—材料密度表达合理。与产地特征无法对应,品相又无法表达高油密,但能沉水,则考虑品种不对。
图示
将给出典型紫檀柳诡异肉色示意图、与海黄相近紫檀柳示意图、原材料示意图。此处不上海南黄花梨做对比,此举无实操意义。
1、紫檀瘤典型肉丝色





2、与海黄极相近的紫檀柳



3、紫檀柳原材料





可明确观察到,典型紫檀柳的肉色并非简单的“白黄相间”或“在海南黄花梨褐黄底色基础上产生合理异化”,而是其独有底色,是规律的、常态化出现的,属木种特性,具备唯一性。这种底色在任何光源下基本都能清晰表达,不限拍摄手法,视频或照片均可,属显著特征。即是说:你看到这种底色表达,直接认定为紫檀柳即可。至于与海黄极相近者,肉眼难辨,打磨/燃烧即可,原材料和手串皆可如此操作。
总结
紫檀柳的独有底色是其唯一显著外观特征,通过观察底色,基本可分辨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紫檀柳;
该品类当下为各直播间内售假的主力产品,玩家知晓此项特征,基本可避开大多数直播的坑;
普通玩家不要赌对眼原材料,新料无妨,老料不要赌,紫檀柳原材料有大量的对眼料,在原材料层面上通过品相是无法区分的,你在直播间赌这玩意儿,很容易退不了货,材料定制通常不允许退货,到时候就很扯淡了;
作为从业者,我们所知晓的分辨手段与玩家无根本差异,上文所述便是全部要素。
不要图便宜,性价比是性价比,便宜是便宜。这行里的好东西,从来没有便宜的。
题外话:
紫花梨、紫檀柳、藤香木,本不是系列文章中值得单开的内容,但近期因某平台新增了文玩品类的直播渠道,流量巨大,在我有限的观察样本里,这三类木种占大部分,余下那一小撮倒是真货,但都是没太多价值的新料。
直播售货的逻辑大体还是低价引流至私域,再有高价成交,逻辑本身没问题,但你如果没有基本辨识水平,大概率是在售假的盘子里,他们引流的私域里,只会有更精品、更贵的假货。
直播本身也是筛选,排除那些一眼能看出问题的懂行玩家,剩下的就是好割的。
笔者认为,从相对较底层的逻辑开始了解一件事运转的基本规律,是较为高效的,一招破万法,能省去许多口舌。
多数人不了解文玩行业,笔者大略阐述一下,读者留个印象:
文玩行非现代工业化产业,其运转逻辑与现代工业化行业截然相反。
现代工业:销量越高—产量越高—摊薄成本—价格更低/利润更高/产品更好—销量更高,形成正循环,这是工业化生产通用逻辑;
文玩行业:产量和品控皆不可控—生产成本不随销量摊薄—销售渠道成本上涨—提高售价/硬性降低材料成本—售贵/售假/售次,这是文玩行业的通用逻辑。
多数人实在未曾注意到这行业是产量和品控完全不可控/完全无保障的,因为多数人并未参与产销全环节,仅购买成品,是无从/无心了解/忽略的。
除去低价值/低水准/低体验的种植新料(海南黄花梨人工种植料、嫁接奇楠沉香)外,所有高价值/高水准/高体验的老料,都是野生的,都是需要有人进山,在土里刨已经死去倒伏在地里的材料。
材料都是单次随机收售的。野生材料,天生天养,它不可能随你心意生长,自然无法保证产量和品控。
收块好材料,卖完就没有了。
下次收料,不知几时,不知何物,可能更好,可能差点,可能大可能小,还可能收不到。
产量和品控都不可控,即代表无法规模化生产,成本自然不能随销量提高而降低。
每块材料的成本都是独立计算的,与总销量不挂钩,但必然与总销售成本挂钩。
这时候产销链上任意一个环节的成本增加,都必须摊进材料成本里。
还有一点一般玩家不清楚:当前的渠道运营成本要远超出你想象,通常要占20%-30%。
这是很恐怖的成本,流量非常贵!
这也是你在网络上看到运营的很好的大店及大流量直播间为什么要真假混卖或者纯卖假货的核心原因。
你不理解销量不能摊平成本这件事,你按常规工业品的理解逻辑去看待文玩,你自然会在理解上出现偏差,自然会苦了钱包。
也就是这种认知上的误差,才让这类店铺有生意可做。
一定记得,他规模大、卖得多≠质量好≠卖真货。
反过来,材料成本不能随销量提升而摊薄,而流量和运营成本巨大,抬高了总体成本,但售价又存在天花板,那想要维持利润,就只能在材料成本上硬做文章。
材料成本怎么硬做文章?只能售假/售次,因为正道是走不通的。
好料稀缺,产量太低,一直是高价,且逐年涨价,你不收,有别人收。
多数情况下卖料人就那么一块半块好料子卖,多的也没有了,指着这个挣钱,价格压的比同行低是不可能的,更多时候是有人跟你争这块料,你可能得原价甚至高价收料。
有好料卖,就是卖方市场,买方没什么话语权,价就这样,贵你也要认,你收不起我让下一家来。
这就绝了你正经通过议价等正常商业行为降本的路子。
非要降本,用次产区当好产区卖都算难得了,卖假货才是首选。
(沉香次产区冒充好产区较直接售假更多,而海黄是直接卖假货。)
不要用工业品的视角去看待文玩产品,文玩产品在这方面有天然限制,越是声量大,越是起规模,你越要小心。
行业运转的本质规律是不会变的。我们有些时候硬是摁住运营成本,不起规模不做推广不走渠道,不是因为掏不起这个费用,更不是没路子掏钱,是只要开始玩这套模式,就一定会避免不了二选一:要么售价特别高,要么售价正常/低廉但售假/售次。
不是我们傻,不是我们干了十年还掏不起做渠道和运营的成本,是这行太落后,以致于根本没有两全其美的选项。
大家最后只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选自己愿意做的罢了。
回到读者层面,还是奉劝一句:有些贵不是真的贵,有些便宜不是真便宜,玩这东西别贪便宜,亏死你的!
本篇完。下篇藤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