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工业记忆获国家认证 石油遗产焕发新生

当历史的车轮驶过 工业化的漫长征程,那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工业遗产如同璀璨的明珠,在国家文化保护体系中熠熠生辉。近日,工业

当历史的车轮驶过 工业化的漫长征程,那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工业遗产如同璀璨的明珠,在国家文化保护体系中熠熠生辉。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复核结果中,中国石油旗下大港油田港5井与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旧址双双通过审核,继续保留"国家工业遗产"称号。这两处见证了中国能源工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标,正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续写着新时代的工业文明篇章。

01工业记忆的历史回响

大港油田港5井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重要里程碑,其历史可追溯到1964年。这口功勋井在投产初期就创造了日产原油19.74吨、天然气3.4万立方米的优异成绩,不仅证实了大港构造带丰富的油气储藏,更标志着大港油田的正式诞生。如今,在原址建立的纪念基地完整保存了当年的钻井设备、采油树等核心设施,成为展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的活态博物馆。

与此同时,位于四川盆地的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旧址则记录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起步与发展。这座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工业遗址,曾创造了包括"远东第一井"、我国第一批天然气槽法炭黑等在内的20项全国第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曾是毛主席唯一视察过的石油企业,其历史价值与政治意义不言而喻。这些保存完好的工业遗存,不仅见证了技术进步,更承载着几代石油人的奋斗记忆。

02保护与发展的创新融合

工业遗产的保护并非简单的封存,而是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中国石油在保护这两处工业遗产的过程中,创新性地采用了"活态保护"模式。通过定期举办公众开放日、组织工业文化研学活动等方式,让冰冷的工业设备重新焕发生机。在隆昌气矿旧址,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炭黑生产装置,还能通过VR技术体验当年的生产场景,这种沉浸式的展示方式让工业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工作还注重与当地社区发展的有机结合。在大港油田港5井周边,企业通过建设石油文化主题公园、开设石油科普教育基地等方式,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社区建设相融合。这种模式既保全了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又赋予其新的社会功能,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据不完全统计,这两处工业遗产每年吸引参观者超过十万人次,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地标和旅游景点。

03文化传承的时代价值

工业遗产的保护意义远超物质层面,更在于精神文化的传承。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工业遗址,生动诠释了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在隆昌气矿旧址的展览中,一幅幅老照片记录着当年工人们在简陋条件下艰苦奋斗的场景,这种精神财富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近年来,中国石油通过系统梳理工业遗产资源,建立了完整的保护利用体系。企业不仅投入专项资金用于遗址维护,还组织专家团队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更值得肯定的是,这些工业遗产已成为培养青年员工企业认同感的重要载体。每年新入职的员工都会到这里参观学习,从老一辈石油人的奋斗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这种代际传承,让工业遗产真正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随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深入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已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层面。大港油田港5井与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旧址的成功保护案例表明,工业遗产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这些矗立在祖国大地上的工业丰碑,将继续讲述中国工业发展的精彩故事,为坚定文化自信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