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大潮易势:未来三十年国际格局的终极推演

我们正身处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水区。表面的波涛汹涌之下,是全球权力结构与底层逻辑的tectonic shift(板块

我们正身处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水区。

表面的波涛汹涌之下,

是全球权力结构与底层逻辑的tectonic shift(板块构造式移动)。

若要窥探未来20-30年的趋势,

我们必须先看懂过去50年牌桌上的游戏规则,

以及它为何走到了终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个人在时代浪潮下的得失。

第一章:美元霸权的黄昏——一个帝国的循环与宿命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其统治力的核心支柱,并非仅仅是航母舰队,

更是那张无孔不入的绿纸——美元。

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布雷顿森林体系轰然倒塌。

这并非一次意外,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解放”。

被解开黄金枷锁的美元,获得了无限印钞的权力。

为了给这张纸寻找到新的价值之锚,

一个天才而阴险的设计——“石油美元”体系——应运而生。

通过与沙特等中东主要产油国达成协议,

美国确立了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的铁律。

任何国家想要发展工业,就需要石油;

想要石油,就必须储备美元。

从此,美元的需求不再依赖美国的黄金储备,

而是与全球的工业命脉牢牢绑定。

这场“解放”的直接后果,

可以在黄金价格的走势中看得一清二楚。

黄金价格在1980年飙升至约850美元/盎司的阶段性高点后,

便开启了长达20余年的漫漫熊市,

一度在2001年跌破260美元/盎司。

黄金的沉寂,正是石油美元体系如日中天的写照。

手握这张王牌,美国开启了“美元潮汐”的全球财富收割模式:

通过降息释放天量美元,吹起全球资产泡沫,

待各国沉浸其中时,再通过加息引爆危机,

让美元回流,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各国的优质资产。

从拉美到东南亚,几十年间,被收割的“韭菜”遍布全球。

然而,天道循环,中国古人常言“胡虏无百年之运”。

这并非玄学,而是对一种文明底层逻辑的深刻洞察。

西方文明,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

其思维模式中带有一种深刻的“零和博弈”与极端主义倾向——赢家通吃,

不给对手留活路。

世界的法则是“物极必反,穷则变,变则通”。

当这种剥削达到极致,当所有人都被逼到墙角,

其势必将用老,反噬也必将到来。

而华夏的复兴,正是这盘棋局中最大的变数。

第二章:攻守易势——体系解构前夜的暗流

经过几十年的隐忍与发展,中美之间的缠斗,

在跨入“离火九运”(2024-2043年)这个新的时代周期后,

趋势愈发明显——攻守之势,即将易手。

多年前,我在留学时曾与室友推演,

美国最好的结局是退守北美,

做一个区域性大国;

若看不清形势,强行维持霸权,

其下场恐怕是内部矛盾激化导致的四分五裂。

彼时,中国的军工科技尚未迎来今日这般井喷式的爆发。

而今,这个推演正在加速成为现实。

当一个帝国的核心支柱(美元+石油)开始动摇,

其内部最聪明的资本,必然会寻找新的“诺亚方舟”。

这,或许才是过去十年(自2013年起),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持续攀升的深层原因之一。

它并非美国政府的官方预案,恰恰相反,

它是一种市场自发的、对主权信用货币体系,

特别是对美元信誉崩塌的“风险对冲”。

当特朗普这样的非传统政治家上台,

以“美国优先”的姿态四处撕毁协议,

进一步动摇了全球对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和“规则制定者”的信任时,

这种避险情绪被空前放大。

虚拟货币,以其去中心化和跨越国界的特性,

为那些预见到美元体系即将崩溃的庞大资本,

提供了一个转移资产、逃离旧船的数字化载体。

而特朗普这个生意总统,第二次上台后,

首先做的事就是给自己发币。

第三章:决战与重塑——两种文明的最终对垒

未来10-20年,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时期。

这场胜负,不仅是中美两个国家之间的,

更是两种文明、两条路线的终极对垒。

一条,是以金融资本、军事霸权和零和博弈为核心的海洋文明路线。

另一条,是以实体工业、命运共同体与和合共生为理念的大陆文明路线。

这场对决的胜负,并非有你没我的彻底消灭,

而是决定未来数百年,世界将由谁来主导制定规则。

对华夏而言,此战退无可退。

这是自1644年大明倾覆,

华夏文明遭受满清三百年殖民统治与文化压制,

又在近代遭受百年屈辱之后,

一次关乎文明存续的“大决战”。

倘若此战败北,对手绝不会再给我们任何复兴翻盘的机会。

我们这个文明乃至人种的延续和“苟活”都会成问题。

但从目前的局面看,我们正走在大概率胜利的道路上。

那么,胜利之后的世界,将是何种模样?

近几年盛行的“入关学”,

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颠倒了“华夷之辨”。

自大明失国后,我们似乎忘了,

谁才是历史长河中真正的文明中心(华),

谁才是秩序的破坏者(夷)。

因此,未来的胜利,不是“入关”,

而是“重铸九鼎”——恢复华夏在世界秩序中的应有位置。

第四章:人民币+电力——新世界的秩序之锚

胜利之后,人民币的国际化必将加速。

但它所锚定的,将不再是黄金,也不是石油,

而是中国无可匹敌的、强大的工业输出能力。

而这个工业输出能力的最终极、最核心的体现,将是电力。

未来的世界秩序,

很可能将建立在“人民币+电力”的新锚定体系之上。

为何是电力?

能源革命的命脉:

近期,国内可控核聚变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闻已非秘密;

各种新能源重型卡车、电动船舶已投入运营。

这些信号都指向一个事实:

中国正在从底层能源结构上,

系统性地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将自身的电力优势发挥到极致。

地理禀赋的兑现:

今年至西北游历,

最大的感受是戈壁滩上无尽的“能源海洋”——遮天蔽日的光伏板,

随风转动的白色风车。

西北,正将其广袤的地理优势,

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

前不久,国家宣布将投入数万亿级别的资金,

将新疆等地打造成未来的国家能源与算力基地。

未来科技的基石:

当前AI革命爆发,

算法模型在挖掘到一定程度后,

最终的竞争将回归到最朴素的物理层面——算力与能源。

谁能提供最廉价、最稳定、最庞大的电力,

谁就掌握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石油”。

在这一点上,中国已然抢占了先机。

因此,未来的图景将逐渐清晰:

华夏登顶之后,

人民币将以其强大的电力生产和工业制造能力为信用背书,

向全球输出工业产能和技术标准。

而这,或许也意味着世界将回归到数千年来的历史常态——地球上最终只保留唯一一个超级工业国,

其他国家则回归其原材料、矿产供应地的本来位置。

这并非帝国主义的重演,而是资源最优配置的自然结果。

中国叙述三代历史的《尚书·禹贡》篇中,

大禹铸九鼎,其上铭刻九州物产风物,

这实际上就是一份天下资源的“总台账”。

今天,正是重铸“世界之鼎”的时代。

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终将回归其作为顶级矿产供应地的角色。

这一趋势的号角已经吹响。

就在近期,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之一的必和必拓,

已开始接受以人民币结算。

这只是一个开始,人民币在世界贸易中突破美元主导的结算体系,

这股浪潮正在各个领域悄然形成。

我们正处在一个旧体系瓦解、新体系孕育的伟大时代。

这中间必然充满了动荡与不确定性,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看清趋势,

便能在这场百年一遇的财富大转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黄金,作为旧时代的终极硬通货,在新旧交替的混乱期,

依然是重要的避险工具;

而新能源、电力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

则是通往新世界的船票。

大潮已至,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