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三峡大坝历经15载建设,造价高达2500亿,能回本吗?

三峡大坝历经15年才竣工,这座水利枢纽工程自投运至今已整整22个年头,建设总投资达2485.37亿元。这么庞大的建设周期

三峡大坝历经15年才竣工,这座水利枢纽工程自投运至今已整整22个年头,建设总投资达2485.37亿元。

这么庞大的建设周期与巨额投资,不禁让人思考:作为全球备受关注的超级水利枢纽工程之一,其建筑体量与综合功能在世界范围内堪称典范,需要多少年才能实现成本回收?

今天就带领大家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还望朋友们点赞两秒钟强烈推荐下并点个关注,方便浏览主页更多精彩内容。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处在长江上游与中下游交界处,全长3335米,高181米,正常蓄水位约175米,可以储存约393亿立方米水量,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从流域水文特征来看,湖北宜昌段作为长江重要干流水域,承接上游干支流的巨大来水量,成为全江段水流量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该河段一旦遭遇洪水或强降雨侵袭,极易引发水位陡涨,进而对下游区域的防洪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千百年来,水患治理始终是每个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工程。当极端强降雨天气频发,长江沿岸区域往往面临严峻的灾害风险,给下游沿岸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峡大坝在全功率运行状态下,单日峰值发电量可达近两千万千瓦时。据测算,其年发电量创造的利润已突破800亿元大关,根据三峡集团公布的权威数据,投运二十余年来,这座水利枢纽累计发电量达1.6万亿千瓦时。设计功能“寿命”为150年,有专家认为它的使用时长会远超这个时间。

若按电力市场价格,特别是大型水电站的优惠电价标准测算,其发电业务创造的收入规模约4000亿元,堪称支撑能源供给的“绿色引擎”。

三峡大坝每年投入的维护资金约为2000万元人民币。这笔费用主要用于保障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涵盖大坝主体建筑、机电设施、金属构件等多个领域的检查、监测、修缮及养护工作。

与这些巨大的经济效益相比,2000万元的维护成本是相对较小的一部分,所以说在经济上是合理且可持续的。

除此收入之外,三峡大坝景区自2014年免票后,每年接待游客量超200万人次,2019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2024年以来每年也保持较高游客接待量。若按每位游客平均消费300元计算,每年仅三峡大坝景区从旅游业获得的收入约6亿元。也对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即便水力发电站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三峡工程的核心使命始终围绕着长江流域的科学治理与管控。该工程通过系统性的水利调控举措,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构建起坚实的防洪屏障,使其彻底摆脱洪水威胁,这种对区域安全的保障性作用,远比单纯的经济收益更具战略意义。

因此,洪水灾害曾对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三峡大坝的建成宛如一道钢铁屏障,对洪水侵袭形成有效抵御。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三峡工程每年能够为流域减少数十亿元的洪灾损失,不仅守护着数以亿计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为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了安全根基。

三峡大坝守护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生活,无愧于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