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发展到今天,离不开首批用户的支持。我们不会忘记老用户,会尽我们所能去把极氪品牌建设好”,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林杰的这
“极氪发展到今天,离不开首批用户的支持。我们不会忘记老用户,会尽我们所能去把极氪品牌建设好”,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林杰的这句话,在很多首批极氪001、极氪009车主听来,可能感触颇深。尤其是在如今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快得像翻书一样的形势下,车企都在拼命向前跑,那老车主的价值体验又该如何安放?
不可否认,这几乎成了整个行业无法回避的课题 。而近来极氪搞的这个针对001和009老车主的辅助驾驶系统众筹升级,个人看来,就是对这个棘手课题的一次有力回应。

这次升级到底有多难?堪称“给车换大脑”
尽管“众筹换芯”不是行业先例,但极氪这次想做的事,并非简单的升级换芯。按照官方说法是“行业首次跨代际辅助驾驶软硬件系统更换”。简单来说就是这不是一次普通的OTA升级,也不是像2022年极氪免费为所有车主换8155芯片那么简单——而是从Mobileye的智驾方案整个切换到基于NVIDIA DRIVE Thor-U平台的千里浩瀚H7系统。
这难度有多大呢?堪比给车换了个更强的“大脑”。这里面还涉及到底层芯片、整个域控制器、系统布控、线束布局等各个硬件都需要重新开发适配。就按极氪自己的测算,光是前期的研发验证投入就接近2个亿,摊到每辆车上,硬件成本就要成本3万-4万元,而且一辆车硬件更换工时初步估算得花上二十多个工时。这种投入规模和工程复杂度,放在以往任何一家车企那里,可能连想都不会去想,而极氪选择啃这块“硬骨头”,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用户的心声和诉求,再难也要做既然是一件吃力可能不讨好的事,极氪又为何要下定决心去做?实际上这根本不是极氪一开始就规划好的,而更像是一次被用户“推动”的产物。早在2025年9月14日,极氪在丽江开了一次全球用户委员会的理事共创会上,老车主们直接把ME方案体验优化的问题摆上了台面,甚至有的用户代表直接就提出了“众筹”这个想法。三天后,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媒体采访里就正式表态,说团队在研究,会尽快拿出方案。紧接着通过《极氪零距离》这个你问我答的栏目,官方宣布正式立项。再到10月10日,直接公布了11月进行软硬件系统更换众筹。看这一条时间线,从用户提议,到高管回应,再到官方立项和公布方案,每一步都有交代,这种“用户的声音被听见并且有了回响”的感觉,从单一的“官方发布”转向真正的“双向奔赴”,对于老车主来说,可能比最终方案本身更让人感到安慰。





既然是为用户,为何还要选择众筹?很多人可能会问,极氪既然这么有诚意,为什么不干脆像换8155芯片那样,全部免费给老车主升级?那样口碑不是更好吗?核心原因就两个字:规模。这次涉及的潜在车主数量高达7万人,而且升级的成本是量级式的增长。全部免费,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不符合商业常规的投入。而选择众筹,其实是把选择权和决定权交还给了用户自己。极氪承担了所有的开发成本和大部分的硬件成本,用户通过预付费众筹的方式,来决定这个项目是否最终启动。如果参与的人数足够多,就能摊薄成本,让每个参与的用户以远低于实际成本的价格完成升级;如果人数不够,钱则原路退回,企业也避免了无效投入。这种做法在外人眼里看起来似乎“不聪明”,但换个角度却很理性务实,也正契合了极氪一直以来的一种“理工直男”的形象。毕竟不是所有老车主都有强烈的升级需求,此番众筹,既可避免了“让大多数不升级的人,为少数想升级的人埋单”的情况,又能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找一个相对公平的解。当然,极氪还给所有近30万非千里浩瀚系统的车主准备了一张“千里浩瀚辅助驾驶权益券”,众筹时可以抵扣费用,不想众筹的,将来换购极氪的新车也能抵2万块钱,这把那些可能不想折腾旧车、但计划以后还换极氪的用户都考虑进去了。

众筹虽好,但真的适合所有车主吗?尽管极氪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但真的适用于每个符合条件的车主吗?不然,首先对于已经开了三五年,且已计划在一两年内有换车的用户来说,这笔投资的性价比需要仔细掂量。众筹成功后,升级要到2026年5月或7月才开始,升级完可能开不了多久就要换车了。这几万块钱的投入,对于短暂的体验提升来说,可能并不划算。不如把这份预算留到换新车时,直接享受下一代更成熟、更全面的技术。其次,这次升级的工程复杂度和对车辆原厂状态的干预程度确实很高。虽然官方承诺不影响整车质保,但毕竟也相当于一次深度改装。如果你对自己的车况特别爱惜,或者对车辆原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极高要求,可能会对这种程度的改动有所顾虑。毕竟,原厂出厂状态经过千百万公里的测试,而后期加装,总会有一些不确定性。最后,还是要回归需求本身。现实生活场景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大家真的用得频繁吗?现有的Mobileye方案提供的AEB、LCC、高速NZP等功能,如果已经满足了你的日常使用场景,真的还有必要大动干戈去众筹升级吗?如果不是刚需,那么为了可能“用不上”或者“用得少”的功能投入几万元,必要性或许就没那么强了。汽车终究是一个工具,满足核心需求比追求技术前沿更重要。

话说回来,极氪这次众筹,无论最后成功与否,其价值已经超越了事件本身。成功了,自然是为7万车主办成了一件实事,树立了一个行业标杆。即使众筹因为参与人数不足而无法启动,但极氪也通过实际行动传递了“我们没忘记老用户”、“我们在努力想办法”的信号。
在新能源这场马拉松竞争里,技术优势可能只是暂时的,但建立在真诚沟通和负责任行动上的信任,才是最坚固的护城河。极氪这次尝试,或许笨拙,或许不完美,但它至少展示了一种决心:在技术狂奔的路上,愿意回头拉一把老用户。这种长期主义的“冲劲”,在当下这个激进的市场里,反而更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