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冰刀下的共生与突围——《花漾少女杀人事件》的女性叙事密码

我现在只想要我的江宁。被欲望与创伤塑造的女性群像在 “藏与露” 中解构执念张子枫对江宁的塑造,精准践行了导演周璟豪 “用

我现在只想要我的江宁。

被欲望与创伤塑造的女性群像

在 “藏与露” 中解构执念

张子枫对江宁的塑造,精准践行了导演周璟豪 “用反差藏情绪” 的表演哲学。她没有将 “想赢” 写在脸上,而是通过近乎麻木的平静包裹汹涌的野心:训练后独自擦冰刀时,指节反复摩挲刀刃的机械动作,比嘶吼更能体现 “不允许失误” 的偏执;被王霜辱骂后,她垂眸整理冰鞋绑带的速度突然加快,鞋扣撞击声成为情绪的唯一出口。这种 “反向表演” 在人格分裂戏份中达到巅峰:切换为钟灵时,她并非单纯放大攻击性,而是将江宁压抑的 “松弛感” 释放 —— 歪头笑时嘴角上扬的角度、滑行时膝盖微屈的弧度,都是对 “标准模板” 的无声反叛。

最精妙的是 “杀人戏” 的层次感。根据导演对悬疑叙事的设计,张子枫让瞳孔先因恐惧骤缩,随即因 “自我取代” 的隐秘快感缓缓涣散,最后被巨大的空虚淹没。冰刀滴落的水珠与眼泪同步坠落的镜头,既是表演设计,更是角色内核的外化:江宁杀死的不是虚构的对手,而是那个被母亲、赛场规训异化的自己。正如导演所言,张子枫与角色的连接点在于 “专注到屏蔽外界的特质”,这种共鸣让江宁的偏执摆脱了 “疯癫” 标签,成为每个被期待绑架者的镜像。2. 在 “狠与柔” 中撕裂伪装马伊琍为 “王霜” 注入的复杂性,远超剧本最初的 “严厉教练” 设定。她与导演反复探讨的 “身份借口” 问题,化作角色无处不在的自我欺骗:训斥江宁 “你连猪都不如” 时,镜头特写她颤抖的指尖 —— 这不是愤怒的震颤,而是将 “自己职业生涯失败” 归咎于女儿的道德焦虑。深夜对着旧奖杯发呆的戏份,马伊琍特意加入 “用袖口擦奖杯铭文” 的细节,铭文 “1998 年全国冠军” 被反复擦拭却始终模糊,暗合她对 “错失巅峰” 的记忆重构。

导演提到马伊琍为角色增添了 “柔软面”,这在 “退赛” 戏中尤为明显:当江宁喊出 “钟灵不存在” 时,她没有痛哭,而是先深吸一口气挺直脊背(维持教练尊严),再用几乎气音的语调说 “我们退赛”(暴露母亲本能)。这种层次精准对应王霜的自洽逻辑:她始终用 “教练身份” 掩盖 “母亲失职”,用 “为女儿好” 的话术逃避 “自我失败” 的真相。马伊琍的表演没有美化这份自私,却让观众读懂:控制欲的本质,是女性在父权社会将 “自我价值” 绑定 “他人认可” 的悲剧性自保。3. 在 “真与幻” 中成为镜像专业花滑运动员丁湘源的演绎,让 “钟灵” 的 “虚幻感” 有了实体支撑。她参与过 2022 年冬奥会宣传片的经历,让冰上动作自带真实质感:三周跳落冰时膝盖的缓冲幅度、旋转时手臂收紧的力度,都与江宁 “精准到僵硬” 的姿态形成尖锐对比。这种专业素养让 “钟灵是江宁理想自我” 的设定更具说服力 —— 她滑行时裙摆扫过冰面的弧度、红发在风里扬起的角度,都是江宁被压抑的 “自由本能”。

但丁湘源没有将角色塑造成完美幻影。导演强调钟灵 “松弛中藏着攻击性”,她便在 “劝江宁放松” 的戏份里,加入 “眼神快速扫过江宁冰鞋磨损处” 的细节,那句 “这很简单啊” 的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挑衅。这种设计暗合影片的女性竞争叙事:即使在自我投射的幻影中,女性仍难逃 “被比较” 的规训。钟灵的红发既是叛逆符号,也是 “被观看” 的隐喻 —— 正如冰场观众永远更关注 “华丽的旋转” 而非 “精准的跳跃”,女性的 “自由” 终究要被审美凝视丈量。

三条未明说的女性叙事线

代际创伤的 “单亲闭环”

影片的单亲家庭设定,让代际创伤的传递更具窒息感。王霜的梳妆台除了过期叶酸与金牌,还摆着一张泛黄的单人照 —— 年轻时的她穿着比赛服,腹部微隆却刻意收紧,背景里没有丈夫的身影。这个细节呼应导演对 “三人关系” 的设计:缺失的男性角色,让母女成为彼此唯一的 “价值容器”。王霜将 “单亲妈妈 + 失意运动员” 的双重焦虑转嫁江宁,而江宁的人格分裂,实则是在替母亲完成 “既当乖女儿又做叛逆者” 的不可能任务。

最隐晦的伏笔藏在冰场储物柜:江宁的柜子里永远放着王霜的旧护膝,护膝内侧绣着 “霜” 字,边缘被磨出毛边。这物件既是 “传承” 的象征,也是 “枷锁” 的隐喻 —— 王霜用 “保护” 的名义,将自己的创伤与执念缝进女儿的人生。导演用这种道具语言,戳破了 “单亲母女更亲密” 的温情神话:当爱成为唯一的情感出口,控制便会随之滋生。2. 女性身体的 “规训战场”影片对女性身体的刻画,始终围绕 “可控性” 展开。江宁服用延迟月经的药物时,镜头特意扫过药盒上的 “运动员专用” 字样,这个细节指向竞技体育对女性生理的系统性规训 —— 为了 “稳定发挥”,女性必须让身体成为 “无周期的机器”。而钟灵的 “自由” 恰是对这种规训的反叛:她吃汉堡时酱汁沾到嘴角的随性、训练时不穿紧身运动服的松弛,都是对 “女性身体必须精致可控” 的否定。

冰场的光影设计强化了这种对抗。江宁训练时,冷光从斜上方打下来,在冰面投下狭长阴影,像被切割的身体;钟灵出现时,暖光从侧面漫射,阴影变得柔和氤氲。这种视觉语言暗合女性的身体困境:社会期待女性既是 “精准的工具”(如运动员、母亲),又是 “审美的客体”(如花样滑冰的 “美感要求”),却从不允许她们成为 “身体的主人”。江宁的人格分裂,本质是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起义 —— 她既想满足外界的 “工具期待”,又渴望夺回身体的自主权。3. “无男叙事” 中的女性困境导演刻意弱化男性角色的设计,揭开了女性世界的残酷真相:没有 “男性加害者” 作为借口,女性内部的竞争与倾轧更显赤裸。江宁举报钟灵 “吸毒”(实为维生素片)的情节,并非源于 “恶意”,而是被 “成功学” 异化后的本能 —— 当赛场资源、母亲的爱都成为 “零和游戏”,任何 “威胁者” 都必须被清除。这种困境在女性群体中尤为普遍:职场上的 “雌竞”、家庭中的 “母亲对女儿的挑剔”,本质都是资源有限下的生存焦虑。

但影片并未陷入 “女性互害” 的悲观叙事。钟灵对江宁说 “我陪你” 时,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冰刀 —— 这个动作既是安慰,也是 “自我和解” 的隐喻。片尾两人共舞的画面里,钟灵的红发与江宁的黑发在旋转中交织,暖光将两人的影子融成一体,暗示女性的救赎不在外界,而在对 “自我多面性” 的接纳。导演用这种 “自我互助” 的叙事,打破了 “女性需要男性拯救” 的俗套,赋予女性成长更独立的意义。

在悬疑外壳下的女性关怀

对 “成功迷思” 的解构

周璟豪用 “冰刀的双重性”(残酷与美丽),解构了社会对女性的 “成功绑架”。影片开篇的 “杀人事件” 实为障眼法,真正的 “谋杀” 是:王霜用 “冠军梦” 杀死了自己的人生,又试图用 “母爱” 杀死女儿的自我;赛场用 “成绩” 定义女性价值,让江宁把 “赢” 当成唯一的生存意义。王霜那句 “即使没怀孕,我也拿不到冠军” 的自白,像一把刀捅破了 “努力就有回报” 的谎言 —— 多少女性将 “未竟的梦想” 变成执念,却忘了 “接受平凡” 也是一种勇气。

导演对结局的处理极具深意:江宁最终放弃比赛,在空无一人的冰场完成了最自由的跳跃。这个场景没有掌声与奖牌,却比任何冠军时刻更震撼。周璟豪用这个结局告诉观众:女性的价值不该由外界定义,“享受过程” 比 “赢得结果” 更重要。这种反思在 “内卷” 严重的当下,尤其戳中女性的集体焦虑 —— 我们总在追逐 “别人眼中的成功”,却忘了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2. 对 “身份绑架” 的反抗影片最核心的女性关怀,在于对 “身份枷锁” 的拆解。王霜被 “母亲 + 教练 + 失意运动员” 的三重身份困住,江宁被 “天才少女 + 女儿” 的标签绑架,她们都忘了:自己首先是 “人”。导演在访谈中提到,他想展现 “角色跳出身份后的坦诚”,这在母女最后的对手戏中得以实现:王霜说 “我只是怕你像我一样后悔”,江宁回答 “可我不想替你活”—— 这一刻,她们终于卸下 “母亲” 与 “女儿” 的面具,成为两个平等的、有遗憾的女性。这种 “去身份化” 的表达,在女性叙事中尤为珍贵。长久以来,女性被定义为 “母亲”“妻子”“女儿”,却很少被允许成为 “自己”。影片用钟灵这个 “虚幻角色”,给出了另一种可能:她没有身份标签,没有外界期待,却活得最真实。钟灵的消散不是 “幻想破灭”,而是江宁接纳 “自我所有面” 的开始 —— 她终于明白,不必成为 “完美的女儿” 或 “冠军运动员”,只需成为 “完整的自己”。

冰刀下的终极疑问

影片结尾,江宁在空冰场滑行时,镜头突然切到观众席 —— 王霜手里拿着一支昙花,花瓣正在凋零,她的嘴角挂着微笑,眼里却没有焦点。这个细节与钟灵初现时的昙花形成闭环,也抛出了更深的疑问:王霜真的 “放下执念” 了吗?导演提到王霜有 “自欺欺人的特质”,她曾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女儿,如今会不会将 “女儿的‘正常’” 当成新的执念?她手中的昙花,是为 “虚幻的钟灵” 凋零,还是为 “终于可控的女儿” 绽放?更耐人寻味的是,片尾江宁的冰鞋上,出现了与王霜旧鞋相同的磨损痕迹 —— 这种 “传承” 是和解的证明,还是创伤循环的开始?

冰刀划过冰面的声音渐渐消失,但这个疑问始终盘旋:当女性习惯了用 “爱” 或 “期待” 包装控制,当我们总在 “为别人活” 与 “为自己活” 间摇摆,真正的 “自我觉醒” 究竟是什么?是像江宁那样放弃比赛,还是像钟灵那样彻底叛逆?或许,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影片的价值正在于:它让每个女性都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参考资料:

1.《专访|从硅谷码农到戛纳导演,他拍出花滑冰面下的裂痕》澎湃新闻.

©Mark电影范供稿。

(文中部分资料、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