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揣着 20 元闯义乌的地摊小贩,到身家 800 亿的浙江女首富,她的创业故事曾被改编成电视剧,成为草根逆袭的典范。
可谁能想到,一场因崇拜许家印而起的房地产跨界,会让她从巅峰跌落,背上 469 亿负债,最终亲手终结自己打造的商业神话。
她究竟是谁?如何从一无所有做到 800 亿身家?又为何会在房地产领域栽得如此彻底?
从义乌地摊到 800 亿帝国的“饰品女王”提到周晓光,就绕不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史,她的创业路,几乎和义乌小商品的崛起同步。
1962 年,周晓光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山村,家里兄弟姐妹多,初中毕业后就跟着家人外出做小生意,早早体会到谋生的不易。
1978 年,16 岁的她揣着母亲给的 20 元钱,独自来到义乌,从最基础的摆地摊卖绣花样开始,踏上了创业路。
那时的义乌还没有如今的繁华,周晓光每天天不亮就推着三轮车出摊,晚上在不足 10 平米的出租屋里整理货物,有时为了省下住宿费,甚至在火车站的长椅上过夜。
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她跑遍了周边省市,慢慢攒下了第一桶金。
1985 年,她嫁给了同样做绣花样生意的虞云新,夫妻俩在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租下一个固定摊位,终于结束了“流动摆摊”的日子。
婚后的周晓光和丈夫配合默契:丈夫负责去广东进货,她守在摊位上卖货、跟客户打交道。
可做了几年后,他们发现了一个难题,热门款式的饰品总是被供应商把控,不仅拿货价高,还经常断货。
“与其看人脸色,不如自己掌握生产”,夫妻俩咬咬牙,在 1995 年拿出全部积蓄,建起了新光饰品厂,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全链条自己把控。
周晓光的商业天赋在这时彻底显现。她知道饰品行业“靠款式吃饭”,每天雷打不动带领设计团队研发上百款新品,还花重金引进行业第一条电镀自动流水线,连废水处理都严格按照环保标准执行。
在当时的义乌,很少有小厂会如此重视品质和合规,这也让新光饰品很快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短短几年,工厂就从 200 人的小作坊,扩张到 800 人的规模,产品不仅覆盖全国,还开始销往东南亚。
2000 年,面对行业内低价、低质竞争的乱象,周晓光又一次做出关键决策:进军高端市场。
她带着自家设计的饰品参加香港展会,凭借独特的风格和过硬的质量,吸引了海外客户的注意。
第二年,她又敲开了美国市场的大门,还与全球知名水晶品牌施华洛世奇达成合作,让“新光饰品”从“义乌小商品”升级为“国际品牌”。
从此,“中国饰品女王”的称号,开始与周晓光的名字绑定。
到 2004 年,新光饰品已经做到了行业天花板,周晓光却没有停下脚步。
这时的她,注意到了房地产行业的火热,许家印带领恒大集团通过高负债、高周转模式快速扩张,成为地产界的“明星”,这种激进的商业风格让周晓光心生崇拜。
她觉得,房地产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能让新光集团实现更大的突破。于是,她决定跨界,把饰品主业交给儿子,自己和丈夫全力推进房地产业务。
为了弥补在地产和金融领域的知识短板,她还先后就读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哈佛商学院、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为这场跨界做足了“准备”。
2016 年,是周晓光最风光的一年。她通过借壳上市,将地产板块包装成“新光圆成”登陆 A 股,此时的新光集团已横跨饰品、地产、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领域,旗下有近百家子公司,总资产冲到 800 亿。
她和丈夫以 330 亿身家登上胡润百富榜,成为浙江女首富,曾经的地摊小贩,终于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房地产跨界拖垮百亿帝国,如今她的生活只剩“还债”周晓光或许没意识到,她崇拜的许家印模式,早已埋下风险的种子,高负债扩张就像走钢丝,一旦市场风向变化,资金链就可能瞬间断裂。
而她对房地产行业的认知不足,又让这场跨界从一开始就注定充满坎坷。
为了快速扩大地产版图,周晓光几乎押上了全部身家。
2008 年金融危机时,不少企业收缩投资,她却逆势收购浙江万厦地产,还注资 7 家资金链断裂的企业,之后又在义乌、杭州、上海等地高价拿地,开发高端住宅、商业综合体和五星级酒店,义乌世茂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千岛湖皇冠假日酒店等地标性建筑,背后都是新光集团的巨额投入。
为了支撑这些项目,她不断抽调饰品主业的资金,甚至将上市融资所得也投入房地产,最多时同时推进十几个地产项目,总投资规模惊人。
资金不足,就靠发债填补。2011 年,新光集团发行第一支债券,融来的资金大部分都投入了地产,之后几年,发债成了常态,从 2011 年到 2018 年,累计发行债券规模庞大,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
2016 年,新光集团的负债就已超过 200 亿,只是当时房地产市场仍在升温,这些风险被暂时掩盖。
周晓光或许觉得,只要项目能卖出,资金就能回笼,却没料到市场的降温会来得如此之快。
2018 年,政策收紧叠加市场遇冷,新光集团的资金链彻底断裂。先是短期融资券违约,接着多笔债券无法按时兑付本息,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这一年,周晓光的负债飙升至 225 亿,被列为被执行人,2019 年,情况进一步恶化,15 支债券中有 12 支违约,债权人申报的债权总额达 539 亿。
她和丈夫成了“老赖”,名下的房产、豪车被拍卖,甚至被法院悬赏追债,曾经的女首富,一夜之间变成了负债 469 亿的“首负”。
2019 年底,新光控股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经过几年的推进,2024 年 6 月,法院终于批复了新光控股等 35 家关联企业的合并重整计划,债权人通过设立“企业破产服务信托”获得清偿,曾经的 800 亿商业帝国,最终以这样的方式落幕。
而周晓光一手打造的饰品主业,也因长期被抽调资金,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最终随集团一起走向衰败。
如今的周晓光,早已淡出公众视野。有媒体报道,她名下的资产几乎被拍卖一空,为了还债,甚至变卖了曾经收藏的珠宝首饰,生活过得十分低调。
曾经围绕在她身边的鲜花和掌声,变成了催债的电话和法院的传票,那个被写进电视剧的创业故事,也多了一个令人唏嘘的结局。
有人惋惜她本可以靠饰品稳稳过完一生,却因贪心毁了一切。
商业世界里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盲目跟风和过度扩张,终究要付出代价。
而周晓光自己,或许也在无数个深夜里后悔过,如果当初没有崇拜许家印,没有跨界房地产,她的“饰品女王”神话,会不会不一样?
参考资料:
经历曾被拍成电视剧,一代浙江女首富坠落
2020-01-09 14:28·余杭检察
债务阴云笼罩 新光集团遭遇“至暗时刻”
2019-04-23 作者: 记者 魏董华 王俊禄/义乌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浙江知名民企重整计划获批 信托助力破产企业加速“重生”
2024-07-08 00:11·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