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家长会
老师忙着 “输出”、家长藏着 “疑问”
留下“没聊到点子上” 的遗憾
2025年10月23日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们齐聚一堂
从这些关键问题出发
一起重新定义家长会
把 “单向告知” 变成 “双向奔赴”
解锁让老师省心、家长安心的沟通新方式

分层预约式家长会
初二(4)班班主任李可佳老师代表初二年级以主题为:家校共育新桥梁——分层预约式家长会的经验,从四个方面分享在初一时年级组织家长会的经验和反思。








从传统家长会痛点出发
探寻分层预约式家长会
从问卷星代替Excel 表格与群接龙
统一收集家长参会时段及关注问题
统筹科任老师时间生成详细预约表
沟通内容上
从“大锅饭”到“精准营养”
从“主讲人”到“倾听者”
从取得的成效到如何迭代优化
李老师娓娓道来
老师们认真倾听 专注思考
家长会是什么?
家长会的目的是什么?
家长想听到什么?
家长会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家长会的内容是什么?
家长会的前期准备有哪些?
如何赢得家长的信任?
如何体现老师的专业性?
倾听了李老师的分享
老师们带着问题
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目的是沟通
那么如何能做到沟而且通?
家长想听到自家孩子的方方面面
那么如何能够做到满足每个家长的需求?
如何在传统家长会的形式上创新
是分层?是1对1?还是三方会诊?



家长会的内容需要涵盖哪些
是面面俱到,还是有所侧重?
家长会的重要内容学习成绩如何呈现
才能不伤害学生?
家长会的前期准备有物理环境
还有班级的精神建设
有成绩
更有学生的校园点滴生活

当家长对老师的教学提出质疑时
教师如何回答能够体现专业性?
当教师反馈学生成绩时
如何体现专业性?

当家长质疑老师时,老师要能共情到家长的情绪,给家长的情绪“命名”,看到他的真需求,帮助家长厘清问题,并且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当教师反馈问题时,注意用具体的数据,现象呈现孩子的样态,而非负面的定义、评价和标签;同时要能够给到家长具体可行的建议,并能做到后续的跟踪和反馈。

一起设计期中后的“家长会”
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老师们讨论期中后家长会如何开好,从 “如何设计让家长真正想听的内容”、“怎样用灵活形式打破单向沟通”,到 “前期准备要盯紧哪些细节”、“面对成绩疑问时如何用专业回应建立信任” 都细细梳理、落于纸上。


家长会
不是老师的 “独角戏”
也不是家长的 “旁听会”
而是
老师和家长
站在孩子成长的同一边
把校园里的细致观察
家庭中的真实场景拼在一起
把藏在分数背后的困惑
藏在 “孩子挺好” 里的细节
聊透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