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男子超市结账遇扫码怪象,连扫四次价格次次不同

天津一男子在超市选购零食后结账时,遭遇令人瞠目的价格差异。原本预估几十元的商品,收银系统首次显示金额竟超百元。在顾客要求

天津一男子在超市选购零食后结账时,遭遇令人瞠目的价格差异。原本预估几十元的商品,收银系统首次显示金额竟超百元。在顾客要求下,收银员多次重新扫码,结果先后出现63元、44.8元等不同价格。最终经顾客手动核算,确认实际价格应为42元,但系统扫码仍显示49元。这场"价格迷阵"让顾客不禁感叹:"扫十遍十个价格"。

这起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强烈共鸣。有消费者分享类似经历:"明明看着价签计算好金额,结账时总会多出几元十几元。"还有细心的顾客发现,部分超市存在价签与系统价格不一致的现象,价签标注16.8元的商品,扫码时却变成18.8元,若不仔细核对小票很难察觉。

从法律角度分析,该超市行为涉嫌多重违法:

首先,依据《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第十九条,经营者不得以低价诱骗消费者,以高价进行结算。该超市标价与实收价格存在明显差异,已构成价格欺诈行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的,应当实行"退一赔三",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计算。本案中消费者实际支付42元,虽三倍赔偿不足五百,但仍可主张五百元法定赔偿。

在行政责任层面,市场监管部门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对涉事超市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可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

更严重的是,若查实超市通过此种手段获取的非法所得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相关负责人还可能面临诈骗罪的刑事追责。法律专家指出,这种通过系统设置故意抬高结算价格的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破坏了市场诚信体系。

该顾客已保留购物凭证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专业人士建议,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应养成核对小票的习惯,注意比对价签与实收金额。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商超价格行为的日常巡查,利用技术手段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