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余生幸福、第一现场、央广网、Britannica。
黑龙江一地黑熊进城乱窜我感觉最近“野生动物现身人类居住区”的新闻好像变少了,刚想说是不是因为天气变冷?但转头又想说快冬天了,这会儿一些动物应该反而活动会增加,出来觅食积攒过冬的能量才对。
查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是这样的新闻太常见了,都不怎么能上热搜了。
今天难得是又有了一个,咱们就来分享一下吧。
2025年10月22日的下午临近傍晚的时候,一只体型肥硕的黑熊突然出现在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的城区。居民都吓坏了,目击者估计这只黑熊的体重估计得有400斤,感觉大得连皮卡车都装不下的级别!还有人说好像是有2~3只黑熊一起来了,总之马上就搞得人心惶惶的。

其实就一只黑熊,而且也没有那么大,不过完全能理解目击者的感受。
咱们的基因里刻着对野生动物威胁的感知能力,要不然咱们的祖先也没办法活下去。在极端的紧张之下,身体被注入大量的压力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使得人体呼吸变快,肌肉力量增加,其实是在告诉人“赶紧避险”!但也会导致人没办法冷静思考,无法客观评估情况,就可能会夸张化,也算是心理不断暗示自己快逃。

说回正题啊,刚发现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报警求助了,警方很快就行动了,多辆警车出动企图将黑熊封锁起来,荷枪实弹的特警也就位。
这只黑熊躲躲藏藏中,竟意外来到了宝清县三中附近,而此时刚好临近学生放学的时间段!虽然黑熊没有伤人,但野生动物的行为实在太难以预测了,绝对不能存在侥幸心理。特警从高处接近黑熊后,果断将黑熊给击毙,化解了这个危机。

事发后,有些网友表示怎么就不能用麻醉枪呢?这只黑熊没有伤人,而且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没有更合适的处理方式吗?
更多的网友则认为这就是妥当的处理方式,那个时候都要放学了,黑熊就在学校附近,现在黑熊是没有伤人,但等放学人流量变大,指不定会不会发生点什么!可能警方临时找不到麻醉枪,危急之下肯定是要优先考虑民众的安全的!

我个人是觉得警方的处理方式没什么问题,无论如何人民群众才是第一位。
类似事件当地居民表示这是首次看到黑熊闯进县城,,在这边可能少见,但如果扩大到整个黑龙江,其实会发现黑龙江多个边境县市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每年都是几乎每年会传来黑熊的目记报告,所以这并不是什么罕见的情况。

2015年的时候饶河县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当时情况更危急,因为黑熊是直接进入了校园!校方马上让学生用桌子堵住房门,然后让消防员通过云梯转移学生。本来警方是计划用麻醉枪的,但这只黑熊已经表现出了攻击性,随时可能伤人!为避免意外发生,警方最近将其击毙。

就今年的话,我所知的就有3个黑龙江目击黑熊的案例。一个是今年的5月1日,当时黑龙江省佳木斯边境管理支队的民警在黑瞎子岛巡逻时,也发现了一只黑熊幼崽,推测其母熊可能就在附近,于是就发布通知让周边民众留意;5月29日,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太平沟村的村民在黑龙江上捕鱼的时候,看到一只黑熊从俄罗斯一侧直接横渡黑龙江到我国境内,这样的跨境黑熊案例还蛮多的。

6月15日,有自驾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附近的G111国道上,看到一只黑熊沿公路奔跑。嘉荫县保新镇上岸。
我记得的是这几起,但肯定还有很多目击报道是没上新闻的。
为何偶尔出现?这些案例都证明了黑龙江本来就是黑熊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
尤其是近年来的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觉得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相当关键,虽然重点针对的对象就保护区名字里的那些大型猫科动物,但客观上带动了周边的生态建设,所有野生动物的数量都有所增加,数量多了被人类看到的可能性当然也就变高了。

这个季节黑熊为了囤膘过冬就是会很努力,偶尔误入人类的生活区域,像上面那样的事情也就发生了。而且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江,黑熊想去哪边都不受限制,横渡黑龙江对它们来说并非难事。

专家和林业部门分析一些边境地区出现的黑熊就很可能来自俄罗斯。边境的群众曾反映,俄罗斯一些地区在9月份进入狩猎期,偶尔能听到狩猎的枪声,黑熊可能是被吓到了,然后到咱们这边来逃难了。
偶遇黑熊怎么办遇到棕熊是真的会很绝望,但如果遇到的是黑熊,安全逃生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黑熊的攻击性并不高,受体型限制,它们会认为人类也是体型大的物种,肯定不好对付,于是很少主动发起袭击。

但并非说明黑熊就是安全的,如果在野外发现了黑熊,在黑熊发现人之前赶紧离开就没事了。如果已经被黑熊注意到了,那就要尽量保持冷静,不要盯着黑熊的眼睛,然后缓慢后退并把手举高,让黑熊觉得你的体型很大且没有挑衅它的意思,黑熊就会知难而退了。
投喂野生黑熊是百分百错误的愚蠢行为,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能理解。
如果是发现黑熊在人类居住区附近出现,那就马上躲到室内或者车里,然后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