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下的安置协议:十年前的 “安居承诺”
2010江苏仪征刘集镇拆迁安置房安置协议细则明确,(国有划拨土地)120㎡以内最多一套,单价 800 元 /㎡。在张女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她与前夫的房子拆掉,没有人通知其办理手续申请安置房。张女士回村看孩子才知道此事。一开始村里还以各种理由不受理她的安置诉求,最后找到相关部门才给处理。选 100㎡安置房,符合条件。她于2014年提交资料申请安置房,却被告知必须要有离婚证。张女士只得多次返回仪征刘集镇申请离婚证后再次提交资料,村里允诺她会于 2016 年入住。结果到了2017年春节回来看孩子后,才发现其他人的安置房都已经分配完成,唯独她的房子没有拿到。既没有拿到房,反而村里还把资料丢失了。无奈下她选择信任村里又重新补办提交资料。多方推诿从2017年压到了2023年。2023年,万般无奈之下张女士前往村建所咨询房屋分配时间,负责人询问姓名后,却说经查询并无相关记录。随后张女士前往村部询问申请资料迟迟未上报的原因,负责人竟称已将张女士按失踪处理。对此张女士严正质问:“我家哪孩子让你们上报我为失踪?”经一再追问之下,村里最终才于2023年将申请资料上报。
二、十年租房漂泊:积蓄耗尽、委屈叠加的生存之痛
因2016年交房承诺落空,2014 年至今张女士多次搬家:2018 年因房东三次涨租搬至更远郊区,每日多花 2 小时往返;2022 年寒冬出租屋暖气故障,她裹厚棉被过夜。她体弱多病且十年未工作,为凑租金曾兼职两份零工、缩减看病开支。回来看孩子暂住前夫家,还遭 “假离婚” 质疑,与 “集镇安置” 承诺形成刺眼反差。
三、十年申诉路:无回应、被否认的奔波与迷茫
为讨安置房,张女士十年间申诉不断,23 份接访记录满是心酸:
2016 年约定交房,她往返村、镇多个部门,获 “领导开会”“材料找不到” 等答复,由于没拿到房子,她也去村里问道“为什么就我一人丢失资料?”,村建所的答复是“不知道”。还曾向市里反映,却是无回应;
2024 年跑遍数个部门仍无进展,而刘集镇已建六期安置房,她却无容身之地,由于没有分到房子,她的户口也无法分户;
2025年9月向市区反映,获 “村镇称无此事,建议走起诉” 的回复,她对 “起诉” 满心迷茫。
四、争议焦点:价格欺诈、材料疏漏与 “最后通牒” 的三重困境
张女士维权核心指向三方面:
价格 “错配”:协议要求按 1800 元 /㎡付款,但细则规定该价仅适用于 “常住人口 5 人以上或主房超 300㎡” 农户,她 1 人居住、原房未超 300㎡,应按 800 元 /㎡购买;
协议问题:2014 年签协议时,村委会仅让她签最后一页,隐瞒价格条款;后因村里漏交材料,2016 年分房时她被遗漏;
“最后通牒”:近期村镇通知她交全款购安置房,称 “这是最后一批”,不交全款就取消拿房资格,对无积蓄、无收入的她而言,这让她更绝望。
五、明确诉求:盼公正裁决,圆十年安居梦
2025 年 9 月 5 日听证会上,张女士提出三项诉求:
撤销 1800 元 /㎡的不合理条款,按 800 元 /㎡核定房款;
要求村委会及相关方履约交房,赔偿十年租房损失几十万元;
调查协议欺瞒、材料疏漏问题,问责失责人员,明确 “交全款否则取消资格” 要求的合理性。
六、庭审在即:期待公正裁决,照亮安居之路
案件定于 2025 年 10 月 10 日 9 点 30 分开庭。对张女士而言,庭审关乎 100㎡安置房,更关乎十年委屈能否被回应、政策公信力能否为百姓 “兜底” 安居。
社会各界关注此案,期待法院公正裁决,还张女士公道,为基层搬迁安置工作树立 “规范、透明、为民” 标杆,让更多人不必为 “安居” 苦等十年。事件后续,媒体将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