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熊本镇守边关支持新法,但后因支持文彦博的观点而遭贬谪

人们谈起宋朝,总是会联想到宋朝和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以及内部的繁华。可是宋朝的繁华也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因为“三

人们谈起宋朝,总是会联想到宋朝和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以及内部的繁华。可是宋朝的繁华也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因为“三冗”“三费”,导致宋朝农民起义特别多。有人说两宋三百年有四百多次起义,具体数字尚未查清,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宋朝刚开国没多久就出现了李顺、王小波起义。而后人熟知的那些宋朝的名将如狄青、岳飞、刘光世、韩世忠等均有过镇压农民起义的历史。在王安石变法时期,有一个镇守边关的人也同样没少镇压过农民起义,而蔡京就是他举荐的,这个人就是熊本。

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熊本出生于饶州鄱阳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一带。根据《宋史》记载,熊本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儿时知学,郡守范仲淹异其文。”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担任知州时看到其文章都赞叹不已。庆历六年(1046年),熊本考中进士,并被任命为抚州军事判官,后又升为秘书丞、建德县知县。“县令顷包鱼池为圭田,本弛以与民。”

熊本还在基层积累经验时,王安石得到了刚刚即位的新君宋神宗的大力支持,开始进行一系列变法改革运动。听闻这一消息,支持王安石各项主张的熊本欣喜若狂,于熙宁元年(1068年)上书对变法大加赞颂,并因此升任提举淮南常平、检正中书礼房公事。“熙宁初,上书言:‘陛下师用贤杰,改修法度,得稷、禼、皋、夔之佐。’由是提举淮南常平、检正中书礼房事。”

熙宁六年(1073年),泸州一带的夷族叛乱,熊本奉命出任梓州路、夔州路察访使,前去平定动乱。“六年,泸州罗、晏夷叛,诏察访梓、夔,得以便宜治夷事。本尝通判戎州,习其俗,谓:‘彼能扰边者,介十二村豪为乡导尔。’以计致百余人,枭之泸川,其徒股栗,愿矢死自赎。”接着,熊本又调兵遣将轻松击败了不愿归降的夷族首领柯阴,史载:“于是乌蛮罗氏鬼主诸夷皆从风而靡,愿世为汉官奴。”得知熊本轻松平乱,龙颜大悦的宋神宗下诏褒奖道:“卿不伤财,不害民,一旦去百年之患,至于檄奏详明,近时鲜俪焉。”

当时,蔡京刚刚进入官场,正担任着秀州推官。熊本与其接触后认为其学问、品行俱佳,又认可变法的理念,有着改革进取之心,于是推荐他为干当公事。“蔡京时为秀州推官,本言其学行纯茂,练习新法,荐为干当公事。”得益于熊本的提携,蔡京才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赵仲针‍

熙宁八年(1075年),位于渝州,也就是今重庆一带的南川獠首领木斗叛乱,熊本又奉命前去平叛。“渝州南川獠木斗叛,诏本安抚。本进营铜佛坝,抗其尤,焚积聚,以破其党。木斗气索,举溱州地五百里来归,为四砦九堡,建铜佛坝为南平军。初,熟獠王仁贵以木斗亲系狱,本释其缚置麾下,至是推锋先登。大臣议加本天章阁待制,帝曰:‘本之文,朕所自知,当典书命。’遂知制诰。帝数称其文有体,命院吏别录以进。”

随着改革逐渐深入,变法遭遇的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也有了动摇之意。为此,熊本特意上书劝说道:“愿陛下深念之,勿使噪欢之众有以窥其间,而终万世难就之业,天下幸甚。”对此,《宋史》评价他道:“本之意,专以媚王安石也。”

熙宁十年(1077年),变法派官员范子渊自称采用新方法治理黄河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反对变法的旧党重臣文彦博对此表示怀疑。于是,宋神宗派出熊本前往实地调查。回到朝廷后,熊本赞同文彦博的说法,但却被弹劾是为了讨好文彦博而刻意迎合。“范子渊创浚河之役,文彦博争之,命本行视,议如彦博。安石白出本分司西京。居三年,起知滁州,改广州,召为工部侍郎。宜州蛮扰边,道除龙图阁待制、知桂州。”“初,选人有李公义者,请以铁龙爪治河,宦者黄怀信沿其制为浚川杷,天下指笑以为儿戏,安石独信之,遣都水丞范子渊行其法。子渊奏用杷之功,水悉归故道,退出民田数万顷。诏大名核实,彦博言:‘河非杷可浚,虽甚愚之人,皆知无益,臣不敢雷同罔上。’疏至,帝不悦,复遣知制诰熊本等行视,如彦博言。子渊乃请觐,言本等见安石罢,意彦博复相,故傅会其说。御史蔡确亦论本奉使无状。本等皆得罪,独彦博勿问。寻加司徒。”受此影响,熊本先后被调往西京洛阳、滁州、广州等地,直到元丰五年(1082年)才被召回朝廷。

熊本

返回京城途中,宜州一带少数民族叛乱,熊本又临危受命被派往宜州,出任桂州知州、广西经略使。“至则谕溪洞酋长,戒边吏勿生事,请选将练兵代戍,益市马以足骑兵,宜州遂无事。民蔡宝铨扇龙蕃与峒户相仇杀,欲引兵致讨以为功。本质之,色动,缚而投之海。蛮夷以为神。”随后,熊本又顺便解决了与宜州南部交趾国的边境划分问题,为边疆的安宁作出了贡献。“是时,既以顺州赐李乾德,疆画未正,交人缘是辄暴勿阳地而逐侬智会。智会来乞师,本檄问状,乾德敛兵谢本,因请以宿桑八洞不毛之地赐之,南荒遂安。”平定宜州后的熊本短暂担任了一年吏部侍郎,接着主动请求外任,此后辗转洪州、杭州、江宁府,最终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病逝。

综上所述,作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熊本一生的主要功绩却体现在平定各地叛乱上。从维持边关安定这一点来说,熊本当然是有功之臣,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人指责他为了加官进爵而一味讨好王安石,为君子所不齿。

王安石变法有其进步之处,但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至于熊本因支持变法得到升迁,却又因支持旧党文彦博遭到弹劾,说他新党得势就支持变法,新党失势就改为支持旧党也似乎并非毫无依据。不论是秉公执法还是骑墙不定,熊本的功绩和才华还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