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final
型号:A10000
类型:有线入耳式耳机
定价:22800元(限量版24800元)
技术特征:德国制CVD钻石振膜动圈单元
外观特征:脱胎于final经典入耳耳塞A8000的造型,更为精细的“日内瓦纹”工艺;普通版为银色外观而限量版为金色
其他特征:采用ePTFE泡棉结构包覆的,final与日本润工社合作的高纯度镀银线材。mmcx插针/4.4mm平衡插头
声音概述:看似波澜不惊的声音表象,内部隐藏着澎湃的声音能量,追求均衡中正的基础上有着final独特的声音韵味
适合人群:喜爱final对动圈单元的调校风格、追求旗舰动圈的高素质与迷人乐感的耳机发烧友
一句话评价:又一条2025年度单动圈“天王”,外观精美,声音素质出色,失真极低,具有独特的高密度和优秀乐感的final新旗舰声音风格

final的A10000是我等了快半年的旗舰单动圈耳塞,自从5月在深圳开了发布会并现场试听后,我就对这条final新旗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也因为个人喜好度很高而早早下了订单,只是因为工艺原因final将A10000的出货时间一再推迟,终于在最近正式上市。这篇酝酿了许久的评测也终于可以和大家见面了。



说到A10000还是得先提一提final的前代旗舰A8000,这是一条铍振膜动圈旗舰,其声音评价和口碑经历了刚发售时的低迷到后期的反弹,如今反而是一条口碑稳定的高素质动圈塞,其华美的中高频表现和金属质感十足的音色特点,为烧友们津津乐道。在后期又推出了A8000LTD来作为这个型号的完美收官。由于铍振膜需要煲机,“进入状态”的周期较长,一些烧友凭借A8000刚开声的印象就下结论,导致了评价的偏颇。而A10000的主要升级在于将铍振膜换成了钻石振膜,这也是第一条钻石振膜的单动圈耳塞产品。在5月的发布会上,final从社长到技术人员讲述了A10000的开发故事和运用的新技术,并对A10000的声音很有信心。



A10000的外观设计显然沿用了A8000的造型框架,而不锈钢的单元外壳表面采用了类似A8000LTD的磨砂表面,在面板部分则用了一种钟表级的“日内瓦波纹”工艺与质感,看上去凹凸有致,摸起来却是光洁平滑,非常精细的同时又有视觉观感上的意趣。A10000腔体背面的入耳部分仍然不算突出,整个纵向的尺寸算是偏“短”的类型,较为理想,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削弱不锈钢腔体的重量对佩戴带来的压力,再搭配舒适的耳套,可以实现出色的佩戴感。标配的final G套是目前声音上和佩戴上与A10000最为契合的耳套没有之一,既带有传统硅胶耳套易于佩戴、柔软亲肤的特点,又兼具类似comply记忆棉耳套的特性,戴入耳道后有一定的自我“塑形”效果,实现贴合度高而没有异物感的绝佳佩戴体验。


A10000有两个版本,分别是金色的限量版和银色的标准版。本文展示的是银色标准版的外观和配件;金色限量版在造型与声音表现上和标准版一致,但增加了实木包装盒、限定金属收纳盘等专属元素,全球限量300条,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配件方便,标准版包含黑色的圆形收纳盒以及耳套等常规配件;有意思的是final给A10000的线材拆装和导管滤网替换设计了阵容强大的专用工具,并且在说明书中对操作方法有着详细说明,很是人性化。A10000这次的MMCX接头虽然依旧可以转动,但结合得非常之紧,以至于徒手根本拔不下来,必须借助官方工具才能拆卸,可见final虽然坚守MMCX,但在可靠性方面是在不断提升的。而这条线材是采用ePTFE泡棉结构包覆的、final与日本润工社合作的高纯度镀银线材,你也可以叫它“超级京线”,线材自身素质出色。



说来有趣,2025年可以称作旗舰动圈复兴之年:除final外,DITA和国产品牌Faith Acoustic都推出了价格在20000元以上的单动圈旗舰耳塞。而对我本人来说,最喜欢的毫无疑问是final的A10000;尽管它不是三者中素质最强的,却是在听感上最能打动我的:A10000的声音,乍听之下波澜不惊,细听却是风起云涌、能量澎湃。

早在5月发布会上我试听A10000后就对旁边的朋友说这塞子我估计要买一条。众所周知我作为一个某大佬钦定的听音喜好是“古典佬”的发烧友,长期以来偏爱final B1的声音;后来的A8000虽然在素质层面比B1强很多,但B1那种自然、宽松、精准的乐器音色和极为真实的声场还原在A8000身上却未能再现。而A10000的听感则给我提供了与B1神似的声场和音色还原;同时,其结像与A8000的纤细、突出线条感不同,A10000更加强调声音的整体性和耐听度,其结像相比前者要饱满许多,线条感也不再侧重于纤细的质感而是更注重“场面”的还原。此外,A10000在全频段声音素质上的提升和能量的表达方式,也是我喜欢它的重要理由。

在驱动方面A10000有个值得注意的特性,它对于同一前端设备(如便携播放器)对于音量级的需求比其他耳塞要高(例如别人要60音量它要80),但在推出足够的响度后,想获得出色的声音表现会比较容易。我在5月深圳的发布会后曾向final的细尾社长提问,问他觉得什么样的设备可以推好A10000。他非常自信地回答我说,A10000用常见的便携音频设备就可以推好,它对推力的需求并不高。其后还以“上等的食材”打比方,指出再挑食的人遇到上等的可口食材也会变得不再挑剔,而A10000就是这样的“上好食材”。他这个答复起初我认为是带一些商业宣传意味的漂亮话,当时心想这塞子得开这么高音量才能达到正常的声压,怎么能称之为“好推”。直到后来我尝试了多台播放器来测试A10000,发现哪怕是20000元以上的顶级便携播放器甚至台机驱动下,它的音量需求就是先天比别的塞子高一些。但在达到理想声压级之后,它确实很容易“出好声”,反映的更多是前端本身的声音水准。


A10000的声音给人的第一印象有两个,一是没有特别强调的频段,整体显得非常均衡;二是整体声音厚度比A8000好很多,同时密度也相当出色,甚至不像传统动圈耳塞。而A10000的声音框架并没有一上来就给人宏大的感觉,它采取的是“无边际”的声场表达,即听者需要在不同类型音乐的回放中观察和发现它的声场“上限”在哪——当然,这样的声场往往需要特别干净、特别黑的背景,而A10000刚好做到了。从可探知的声场规模来看A10000适合的曲目类型是相当广泛的,古典也好,原声带也好,流行也好,其不仅仅纵横比例健康,宽度也相当喜人。在这种庞大的声音框架内,对于交响乐团的演奏,A10000可以呈现清晰的层次感和定位能力,以及从细小变化到宏大叙事的场面感带来的动态变化,都能精准地呈现;而在古典、摇滚曲目中展现出的瞬态反应力也属旗舰水准。看到这里,基本上你们已经知道这是条名副其实的高端动圈塞了。只是A10000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需要你的声音审美与之相契合,你才会喜欢。



A10000的低频也是那种“隐藏”式的,平时不显山露水,而在曲目表达需要时会一下子“蹦”出来惊艳你的听觉。总体来说量感不多,顶多算适中的水平;但是在播放到需要低频出来烘托气氛甚至唱主角的时候却能以夸张的下潜和弹性一下子征服你对低频的渴求;尤其是在现场录音类型的曲目中尤为如此。中频方面A10000是有点毒人的,作为一款动圈塞却有着如此的声音密度,此外结像较为丰满,位置健康(处于鼻腔居中略靠前的位置,头中效应轻微)。音色中正之余,有一种天然的宽松感,和优秀的密度相辅相成、一张一弛,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中频质感和外柔内刚的力量感。在这种风格的中频框架下人声天然带有一种慢热的毒性,而中频乐器也充盈着丰富的情感。A10000的高频同样是“慢热”型的,几乎没有刺激感,有的只是从容与精致。高频解析和线条感都很强,亮度相对不突出,延伸平滑而优秀。A10000的高频音色在还原之余会赋予乐器一层独特的速度感,既可以清晰感知到高频泛音与细节,又可以聆赏独特的音色,有娓娓道来之感。


总而言之,final A10000是20000元以上价位旗舰动圈耳塞中,更多突出声音韵味与final独特调音风格的一条。相比起声音的素质与线条感,A10000更多突出的是整体的密度和高审美的乐感表达,就我个人的聆听体验而言,属于风格突出、安定感较强、背景干净的那种。你也许未必会一耳朵爱上它的声音,但一旦喜欢上了,会很难“戒”掉它的声音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