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重阳节,天也凉了,风比前些日子硬了不少,早晚穿得不结实就容易打喷嚏,鼻涕像没关紧的水龙头一样哗啦啦地流。这个节气,老人要多注意,年轻人也别大意。
很多人把重阳节当作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的日子,热闹一阵就过去了。可这一天背后藏着不少讲究,尤其是健康上的。有人说是“1不洗,2不送,3不留,4要吃”,听着像顺口溜,实则句句有理。

“不洗”说的是头发和脚。这时候洗头容易着凉,尤其是晚上。秋天的风不像夏天那么温柔,它是带着凉意的,洗完头发如果没干透就出门,风一吹,头皮就发紧,偏头痛、感冒全找上门来。
更别说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受凉更容易引起脑供血不足。洗脚倒是个好习惯,问题是水温掌握不好,洗完不擦干净,反而让湿气从脚底往上钻,关节疼的事越来越多。
有人爱在晚上泡脚,说能活血化瘀。话是不错,但得看怎么泡。水温不能太烫,时间不能太长,泡完要马上擦干,穿上袜子。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脚上神经不太敏感,水太烫了自己都不知道,一不小心就烫出个泡,再感染了,麻烦事就来了。

“不送”是说这个节气不宜随意送某些东西。有些人爱送药酒、补品、保健品,以为是孝顺,其实很多时候适得其反。你以为人参、鹿茸好,对方身体不一定适合。
人参补气,鹿茸补阳,可要是对方火气大、血压高,吃了反而出问题。还有那种来路不明的保健品,广告吹得天花乱坠,吃进去肝肾都要受累。说句不好听的,有些人不是被病拖垮的,是被别人“好心”送的东西害到的。
更别提有些药酒,泡的成分不清楚,浓度也不一定合适。喝着是热乎了,可肝脏的代谢压力大得很,慢性肝病的人喝了,等于在伤口上撒盐。

身体不是机器,越补不等于越好。真正的孝顺,是陪着吃顿饭,听听唠叨,不是把一堆瓶瓶罐罐往家里塞。
“不留”说的是不要把旧病、隐患留到冬天。秋天是一年里身体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很多人开始犯困、咳嗽、胸闷,觉得没什么大事,就一拖再拖。
可这时候如果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冠心病,往往是越到冷的时候越严重。有些人咳嗽咳了一个月,等到冬天去检查,才发现肺里早就有问题了。

特别是老人,身体的“报警系统”没那么敏感了。血压高了,自己没感觉;心率不齐了,也没注意;手脚冰凉、夜里尿多、走路气喘,都以为是岁数大了正常,结果一查,问题早就埋下了。
有些病就像鞋里进了小石子,你不理它,它就越硌越疼,等你真想处理的时候,已经磨出血泡了。
“要吃”是说这个节气该吃点应季又养人的东西。重阳节这一天,讲究吃重阳糕。这种糕点表面看着平平无奇,其实很有讲究。

传统的做法里会用到糯米粉、红枣、桂花,有的地方还会放些栗子、核桃。这些食材都有个共同点——补气养胃,适合秋天吃。红枣补血,桂花化痰,糯米温中,吃了暖胃又舒服。
还有菊花,这时候开的正盛。菊花泡茶清肝明目,尤其是黄菊,对着电脑多的人喝点,眼睛不那么干。有人说喝菊花茶上火,那可能是搭配的问题。可以加点枸杞、决明子一起泡,既养肝又润肠,还能助眠。
说起来,秋天的食物里,最养人的其实是栗子和山药。栗子不仅补肾,还能健脾,煮熟了吃,甜糯香软,孩子爱吃,老人也能消化。

山药就更全能了,能补肺、健脾、润肠,蒸着吃、煮粥都合适。还有梨,水分多,但最好煮熟再吃,润肺效果更好,也不伤胃。
有一个细节很多人容易忽略:秋天容易上火,嘴角起泡、口干舌燥,有时候是因为吃得太燥了。这个时候应该少吃油炸、烧烤,多喝水,多吃蔬菜。南瓜、胡萝卜、菠菜这些都是润燥的好帮手,炒着吃、煮汤都能接受。
这个节气,也是情绪容易波动的时候。白天短了,太阳少了,有些人容易心情低落。尤其是独居老人,家人要多关心,哪怕一个电话,也能让他们心里暖上半天。

情绪这种东西,不是说没事就没事的。它像水管里的锈,时间久了不清理,一堵就是大问题。
从医学角度说,秋冬交替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的时段。血压波动、血液黏稠、气温骤降,这三样凑在一起,风险就来了。
有研究显示,秋冬季节的心肌梗死发病率比夏天高出不少,尤其是早晨六七点钟,是最危险的时候。老人早上别太早出门,起床后活动活动,喝点温水,等太阳出来再去遛弯。

有些人以为自己身体硬朗,什么都不怕。其实年纪一大,身体就像老屋子,外表看上去还挺结实,屋梁早就开始松动了。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细心保养,而不是硬撑着去干重活,去拼命锻炼。运动当然好,但要量力而行,别一上来跑五公里、爬十五层楼,那不是锻炼,是折腾自己。

还得说说“登高”。重阳节登高,是个好习俗,既能锻炼身体,也能放松心情。但是年纪大了,膝盖不好、平衡感差的人,千万别去爬那种陡峭的山坡。
可以选一个坡度小的公园,走走台阶,看看风景,不求多高,只求安全。别因为传统,就拿身体开玩笑。

说到底,重阳节不仅是祭祖、敬老的日子,更是提醒我们关心身体的时节。不洗、不送、不留、要吃,背后其实是四句话:别让身体着凉,别乱吃乱补,别拖延旧病,别错过应季的好食材。
看似简单,其实是老祖宗留下的生活智慧,代代相传,有它的道理。人这一辈子,没什么比身体更值钱的了。
参考文献:
[1]翟书琴,贾振华.老年人季节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8):635-639.
[2]王芳,李红.菊花的药用与保健功能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3,29(3):154-158.
[3]刘静,王明.秋冬季节饮食调养及常见误区分析[J].现代养生,2021,23(10):44-4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