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赵女士花七千买酒,宴席后宾客倒下,假酒产业链浮出水面

2025年11月2日,河南郑州的赵女士在葛天商贸港徐华百货商店购买了十一箱海之蓝白酒,花费7150元,准备用于儿子订婚宴

2025年11月2日,河南郑州的赵女士在葛天商贸港徐华百货商店购买了十一箱海之蓝白酒,花费7150元,准备用于儿子订婚宴席,当天宴会上打开六箱饮用后,多位宾客出现身体不适,赵女士本人次日也前往医院输液治疗,赵女士察觉酒品可能存在问题,于是留存七瓶送交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洋河公司的人看了这瓶酒,他们发现瓶子是回收来的真瓶子,但上面的标签、瓶盖和防伪码全都是别人仿造的,这说明不是酒本身质量不好,而是有人故意用假标来卖假货,按照《商标法》的规定,这种行为就是侵权,明显违反了法律。

商家徐华百货起初不承认问题,他们解释说这批酒是别人寄售的,自己不清楚是假货,货款也已经转给上游供应商,自身同样遭受损失,听起来似乎有苦衷,但法律并不认可这种解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销售假货不能以“不知情”作为免责理由,市场监管所对商家处以罚款,但未认定构成欺诈行为,也没有继续追查假货来源。

这事背后的麻烦在于真酒瓶的来源,这些瓶子来自回收的旧瓶,被黑市转手后灌入廉价酒水,贴上假标签,成本非常低,这种造假方式在农村和乡镇集市很常见,监管难以全面覆盖,赵女士要求退一赔三,最终只收到退款和八千元赔偿,低于法定标准,说明在基层调解过程中,人们认为罚过就够了,消费者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对比山东枣庄去年那起用真瓶装假酒的案件,造假者最终被判刑,而葛天商贸港这批假酒事件只被罚款,处罚明显轻得多,另外扫码验真需要依赖网络和手机,许多小商户没有条件操作,顾客也只能相信品牌包装,结果容易买到假货,葛天商贸港作为批发市场,货源复杂、责任归属不清,成了假酒藏身的地方。

目前商家同意在11月10号之前把该退的钱都退了,再赔上8000块钱,但没提道歉的事,也没交代上游是谁,官方通报里也没说这家店到底有没有被拉黑或者记上一笔,事情就这么算了?我看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