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给不少肾友的印象就是不难治,但也不是很好治,容易缠着你,反反复复的。一些患者不担心指标升高,就怕反复,留个尾巴去不了根还容易伤肾。
作为影响肾功能的独立进展因素,肾衰竭的祸首之一。蛋白尿确实需要重视,但是它真的那么难搞定吗?未必!
相对来说,蛋白尿流失的病因是非常明确的,既然找到因就容易了。而总是出现反复觉得难搞的一些患者,其实根本原因是治疗方法出现了问题,药不对因,药不胜症,蛋白尿自然不会轻易的消失。

传统的激素搭配免疫抑制剂方案不够用!
说到肾病蛋白尿的用药方案,不得不提的就是激素搭配免疫制剂的加强版抗炎方案,对于大多数原发性肾病来说都非常适用,尤其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克后,炎症反应异常活跃,造成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不断的攻击肾脏肾小球基底膜,造成蛋白的持续流失。用上激素可以在2周左右就把炎症控制住了,使对肾细胞的损伤得到根本的控制。
多数对激素比较敏感的患者,都能把尿蛋白尽可能控制在1克以内,对肾功能的影响比较小。有部分对激素不是很敏感的患者,服用激素一开始有效,但却往后就效果一般了。还有部分患者,对激素产生抵抗,都会导致蛋白尿反复。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激素治标厉害但治根本差点事!
虽然说激素能抑制导致蛋白尿流失的主因——免疫炎症反应。但是对受损伤的肾小球却无可奈何,损伤后没有及时修复,即使没有炎症的刺激,血浆蛋白仍然会通过已经破损的基底膜跑出来,只要不堵住这个漏洞,就会一直源源不断流失,进而加速更多肾小球硬化,肾衰竭风险升高。

因此降蛋白尿用药方案必须做到四个字:“抑制+修补”才能双管齐下,根本阻止蛋白持续流失。
而传统的激素方案能治病但缺点也很明显,随着医学发展,肾病的进展,不再适合单独的应用来降尿蛋白,治疗肾病。且面对如今层出不穷的靶向药来说,作用太单一了,治疗也不够精准。因此要根本消除蛋白尿,还需要和新型药物合作,降蛋白更事半功倍!
搭配这2类药,消除蛋白尿会更彻底,适合不同类型肾病选择:
第一类:新型的靶向药物,降蛋白还护肾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肾病类型病因被进一步的发展,相应的药物也随之被开发出来。比如典型靶向药耐赋康是治疗iga肾病降蛋白护肾起到积极作用,还有非奈利酮是糖尿病肾病的专用药,随着研究也逐渐适用于其他类型肾病,护肾作用显著等等。还有新型的生物制剂比如单抗类。
这些药物特点就是治疗更精准,针对发病因子比如B细胞,T细胞来更直接发挥作用,因此蛋白尿会降的更彻底。
此外,研究发现应用传统激素方案,大多数患者仍然会在 10~15 年内发生肾衰竭,而新型的靶向药除了降蛋白,还在改善生活质量,延缓肾衰上有着显著作用。所以是非常理想的联合对象。
第二类:中医药系统的调理,降低复发率
导致蛋白尿不能去根的原因就是容易反复,为什么会反复?其实还是自身抗病能力差,小感冒就复发加重。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损伤后不去修复就会越来越差,但激素可没有这个本事,反而长期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还会消耗自身免疫。
因此要调理自身机制,调理是中药的强项,对于蛋白尿长期不达标且反复的患者,则需要坚持长期中医药的调理,益处多多。不仅改善体质,还可以健脾补肾,从长远来看对肾病稳定相当有益。

案例分析:
21岁的小余是发现蛋白尿潜血阳性3个月,刚开始在当地查尿蛋白3+,潜血2+,24小时尿蛋白定量6g,就开始激素治疗,3个月都没有变化,水肿的厉害。
后来过来进一步调理。刚入院时查尿蛋白4+,潜血1+,24小时定6.89g。
结合患者情况,经院内外中西医专家会诊在原有的西药方案上,加用中医疗法,辩证药物调理,加上外治疗法足浴,药浴,三氧结合治疗。
15天,尿蛋白由4+降至-,潜血1+至转阴,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由6.8g降至0.15g,全身水肿消失,排出多余水分20斤。之所能有很明显效果,一方面患者年轻恢复得快,一方面是没有耽误,原方案不行马上换方案,这套方案同样适用于多年不转阴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