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全球医疗顶刊盛会,缘何落址上海?

城市竞争力,从来不只是GDP!在今天看来,医疗水平、应急反应与治理能力正在成为检验城市竞争力的新标准。论在医疗+AI领域

城市竞争力,从来不只是GDP!

在今天看来,医疗水平、应急反应与治理能力正在成为检验城市竞争力的新标准。论在医疗+AI领域的城市竞争中谁能脱颖而出,上海必位居前列。

上海的医疗+AI产业,到底有多成熟?

从脑机接口的底层技术,到产品验证的临床资源;从AI算法的迭代优化,到产业转化的资本加速——在上海,一个完整的医疗+AI创新生态加速成型,产业要素迅速集聚,并已形成喷薄之势。

上海的医疗+AI企业有多“卷”?

今年4月,上海医疗AI独角兽联影智能发布“元智”医疗大模型及10余款uAI“元智”医疗智能体,提出“元”医院愿景;其推出的100多款医疗AI产品中,数十款获NMPA三类/二类证、美国FDA及欧盟CE认证,赢得国内外市场广泛认可。

当前医疗+AI赛道上,上海企业正迎来独特机遇:海量的临床数据、完整的产业生态、政府的战略支持,让企业在此赛道上与国际巨头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换道超车”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正在发生的现实。

上海的医疗+AI产业,也正持续吸引国际目光。

2025年10月26日,由NEJM集团、嘉会医学研究和教育集团(J-med)和漕河泾开发区联合举办的第五届AIMS(AI in Medicine Symposium)全球盛会即将启幕。

作为大会主办方之一的NEJM集团,其背后的学术分量尤为关键:它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医学出版商。这本由波士顿医生约翰・柯林斯・杰克逊于1812年创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不仅是全球四大医学顶刊之一,更是全球范围内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

随着AI在医疗领域应用不断深化,NEJM敏锐捕捉这一跨学科机遇,将“医疗+AI”纳入重点关注领域,持续刊发AI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临床决策等领域的突破性论文,为科研人员提供全球最顶尖水平的学术交流,同时严格同行评审机制,筛选具临床价值的创新成果,大力推动医疗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医疗+AI”领域的国际顶级盛会连续3年扎根上海漕河泾开发区。

2025年大会以“以人为本,智贯临床”为主题,向世界传递信号:上海已形成全球医疗+AI学术交流的新势能,更在为未来医疗技术突破积聚“核爆点”。

全球顶刊的“医疗+AI”梦想

2018年,一个“构想”在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教授(时任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脑海中成型。

作为《NEJM医学前沿》执行主编、《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副主编,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趋势:“AI正成为医学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那一年,她向NEJM集团递交了一份提案——创办一本专注于医疗+AI领域的子刊。这份提案历经多年的论证与筹备,最终在2024年推动NEJM AI正式诞生。

《NEJM医学前沿》副主编 赵剑飞

“以严谨且具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为路径,系统评估AI算法与创新的实际价值——判断其是否能为患者、社会、医生及家庭带来切实获益。”《NEJM医学前沿》副主编赵剑飞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创办期刊的初衷。

这个理念,也成为AIMS(AI in Medicine Symposium)大会的精神内核。作为NEJM集团与嘉会医学研究和教育集团(J-Med)于2021年联合发起的专业大会,AIMS进一步联手漕河泾开发区在学术交流和产业转化领域深度协同发力。

为何选择漕河泾开发区作为合作方?

当被问及合作选择的核心原因时,赵剑飞直接点出关键:“漕河泾开发区不仅有匹配国际顶尖学术需求的优质医疗资源,更有全流程的周到服务,这是NEJM集团和嘉会医疗选择这里的重要因素。”

这份“选择底气”,源于漕河泾开发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深厚积淀——作为漕河泾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生物医药年产业营收超过410亿元,规上企业年营收突破155亿元,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充沛的临床资源是合作的基石。

从产业生态看,区域内不仅汇聚超500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包括强生、雅培、美敦力等7家世界500强及56家外资企业,形成“本土创新+国际布局”的双重活力;在AI+医疗等前沿赛道,还集结了一批自主创新企业,为学术合作提供了“产学研用”无缝衔接地优渥土壤。

而嘉会医疗与漕河泾开发区的合作渊源可追溯至2011年——彼时,嘉会国际医院落户漕河泾开发区的合作协议在中国领导人访美期间签署。2017年10月,嘉会国际医院作为上海首家三级综合国际医院在漕河泾开发区正式开业。

回顾AIMS大会的发展历程,其每一步都与AI医疗的成长同频共振。

2021年首届活动以“AI破局医疗资源困境”为导向,聚焦“患者多、医师少”的资源不均问题,吸引葛均波院士等顶尖专家参与,开启了高规格学术交流的篇章。

2022年,大会受疫情影响转为线上举办,期间邀请了腾讯健康吴文达等核心嘉宾参与。即便举办形式调整,大会仍始终聚焦临床应用,致力于推动医疗AI技术从理论走向临床落地。

2023年AIMS大会现场

2023年,AIMS大会首次落地漕河泾,以“医学AI新征程:医工交叉,智能引领”为主题,汇聚20余位中外多领域权威,议题聚焦医工交融与AI诊疗工具趋势,实现国际化、跨界性突破。

2024年AIMS大会现场

2024年,大会继续携手漕河泾,紧扣“AI赋能医疗:创新与实践,无缝衔接”主题,锚定技术落地导向,直面转化痛点。

这种双向探讨恰好弥补了单一视角的局限——学术研究往往侧重前沿理论,偏向“高精尖”,而融入产业视角后,能更有效地推动前沿研究与产业转化的共生转化。

谈及期刊未来发展,赵剑飞博士分享了自己的期待。他希望进一步提升《NEJM AI》期刊的国际化水平,计划借明年《NEJM AI》主编参会的契机,邀请更多国际学者与产业界人士参与,优化话题设置,推动产学研医多板块围绕实际需求深入融合讨论,加速AI技术与医疗产业的落地进程。此外,他还希望借助大会征集高水平的医学AI研究成果并在《NEJM AI》发表,这也是办刊地初衷。

国际顶尖专家的高端对话

大会的价值,关键在推动交流、互动、合作。

“截至目前,AIMS大会已经邀请了数十位院士,嘉宾涵盖澳大利亚、挪威、美国、新加坡、英国等数位国际专家。”回忆起往届的大会盛况,赵剑飞博士指出。

“往细了说,NEJM主编、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教授Eric Rubin博士,NEJM AI常务主编Charlotte Haug博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医学学科带头人黄天荫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这些中外学界‘顶流’,都曾是大会的座上宾。”

围绕大会核心议题,国际顶尖的专家们从产业与监管到学科应用层面,贡献了深度洞见,共同探索医疗AI技术的前沿动态、实践经验和机遇挑战。

产业与监管是医疗AI行业发展的基准与底线。对此,美国FDA代表Tala Fakhouri、NEJM AI常务主编Charlotte Haug两位重量级国际讲者共同强调:“医学AI创新需平衡技术突破与患者安全,构建科学的监管与验证体系”。

学科应用层面,专家们聚焦技术落地提出具体方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李子孝提出“以AI优化脑血管病诊疗流程,提升诊断精准度与治疗效率,改善患者护理体验”;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张康院长则分享了“以AI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提高医学科学的效率和精确性”。

在延续往届优良传统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大会的高水平、前沿性,本届AIMS 2025年会将“脑机接口”作为主题之一,聚集前沿技术从实验室向临床的关键突破。

翻开今年的嘉宾名单,医学+AI领域的“最强大脑”依旧扎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郑元义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长林天歆,临港国家实验室脑技术与工程部部长李澄宇……

这些“大咖”聚在一起,不谈空泛,专挑临床里的“硬骨头”:如何用AI提高肺癌早筛准确率,让更多患者“早发现、早治疗”?脑机接口技术还能怎样优化,帮助瘫痪病人重获生活自主权?多模态影像分析如何进一步降低误诊率,减轻患者负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 郑元义教授

“将人工智能AI应用到医学领域,既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拓展医疗设备智能功能,又能高效处理海量临床数据,为超声新技术研发提供数据支撑。”作为本次大会的特邀VIP嘉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从临床实践角度,解答了AI与医疗结合的价值。

不仅如此,本届大会还打破传统学术活动“圈子化”局限,创新参会模式:头部企业、创新企业、投资机构、政府部门,同步开放报名通道并进行科学筛选,形成“政策端、产业端、资本端、学术端”多方力量同场交流的学术会议新模式。

这种“不设边界”的参会模式,让政策制定者能听到产业需求,企业能获取学术前沿,资本能找到优质标的,真正实现“1+1>2”的跨界协同价值。

不难看出,AIMS年会正逐步从“学术研讨”向“AI与临床试验结合”的模式转变。

跨界融合打造一个全球“AI+医疗”盛会

国际视野,是上海创新发展的“关键词”,也是中国递往世界的崭新“名片”。

AIMS大会的核心意义正在于——将全球顶尖学术资源引入上海,精准对接最前沿的AI技术与最迫切的临床需求链接产业化实现价值转化。

这背后,离不开产业园区从“基础保障”到“深度赋能”的全链条支撑。

作为1984年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推动学术前沿与产业需求深度链接,2024年大会的“医工交叉”主题、2025年“脑机接口”重点方向,均源自漕河泾开发区从产业发展角度凝练出的主题建议。

“我们从学术角度,有时候不会特别关注产业端的需求。”赵剑飞博士坦言,“学术相对前沿,比较高高在上,加入产业视角后,就更落地了。”

此外,漕河泾开发区作为AIMS年会的承办方之一,每年不仅会派出专业服务团队搜集前沿信息、服务园区企业,还会持续跟踪大会成果的转化和孵化,加深双方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AIMS大会重磅增设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环节——大会将首次推出AIMS专属品牌logo标识,并同步举办一个启动仪式。

这意味着,作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AIMS学术会议,正从单一学术交流场景升级为拥有专属品牌、具备长效运营能力的国际合作平台,为持续推动医疗AI领域创新、长期链接全球资源奠定基础。

“此次AIMS大会,漕河泾与NEJM的合作有三重关键意义:一是搭建医生与顶级期刊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促进高水平临床研究;二是构建医工转化桥梁,形成‘临床需求-技术研发-学术认可’的闭环;三是打造上海医学科创的国际化品牌窗口,提升区域学术能级。”郑元义总结道。

或许这就是AIMS选择漕河泾,漕河泾选择AIMS的深层原因:一个需要落地的土壤,一个需要生长的种子,在上海西南角,找到了彼此。

AIMS与漕河泾的牵手,改变的不只是一场会议,更是一个产业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期待第五届AIMS医学+AI年会,见证漕河泾与大会继续携手,在医疗创新领域,为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创新之城再谋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