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海思论坛|万泉小学朱郁书记:校家社协同,构建和谐共生育人策略

11月13日,2025年海思论坛在北京市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如期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拓展育人新渠道 建设协同教联体》,

11月13日,2025年海思论坛在北京市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如期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拓展育人新渠道 建设协同教联体》,海淀教科院院长吴颖惠出席论坛并发言。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朱郁分享了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方面的经验。

校家社协同 构建和谐共生育人策略

建校92年的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以“营造绿色教育生态,传递教育幸福”理念为引领,立足主导角色,探索出四大破解路径。

建机制聚合力  营造共育氛围

为了确保协同育人的目标一致、资源整合、沟通长效,学校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了六大育人策略,不断打造协同育人的幸福圈,形成了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初步实现“1+1+1>3”的教育合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们牵头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主导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委员会,组建了一支专兼职高素质的心理干预团队,建立了三级家委会的定期沟通制度。面对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形式单一、学校主导多、家长参与少等问题,我们利用家长体验式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线上线下多形式家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走进社区、创新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共育共治。特别是学校推出的“参与互动式”家长会模式,实现了多方参与的民主管理、开放办学,研究成果《平稳度过一年级》还成为了家长学校的指导用书。

强师资提专业  筑牢指导根基

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主导作用最关键的还是一线教师。如何提升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专业能力呢?从2022年9月起,我们就启动了面向全体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专项研修,在管理架构上通过建立专家指导与教师研修的共同体、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学习双轮驱动的学习机制。在课程内容上,我们采用“8+1”双轮驱动、“2+1”的阶梯课程设计来夯实理论根基,通过“1+1”的考核模式落实学以致用,实现专业能力的跃升。

经过三年多的研修与实践,共有110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成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中坚力量。一是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学习双轮驱动的机制,奠定了老师扎实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在校内,他们承办家长沙龙、解决特殊学生问题,已经成为化解家校矛盾和传递教育幸福的主力军。在校外,他们走进周边的九个社区,聚焦家庭教育痛点,为家长提供有效的育儿方法策略。二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走进社区促进了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和谐。例如,万泉庄南社区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还设立了专属的工作室。三是不仅让老师实现了从经验向专业的转化,还强化了老师的教育情怀,增进了家校共育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优课程促成长  赋能家庭教育

2022年9月,我们成立了万泉小学家长学校,还精心打造了“一平台·五体系·九模块”的“泉”家成长课程,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五大课程体系,实现家庭教育全覆盖

“泉”家共育平台的育人体系,系统化地设计了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劳动实践、家长成长、家校文化五大课程体系,实现了家庭教育的全覆盖。

2.心理健康课程,让家庭教育温暖人心

学校成立了心理研究中心,精心打造多样化的“彩虹课程”,通过彩虹亲子共读经典、彩虹节庆活动、团队辅导、专题讲座以及个性化心理咨询等形式,助力家庭教育。特别是在每学期的心理周,我们会招募一大批具有专业背景的家长志愿者,与老师一起相互赋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造温暖心灵的港湾。三年多来,心理研究中心推出了78期彩虹亲子屋,举办了8期家长团辅,为312个孩子进行个案辅导。

3.养育故事课程,让家庭教育充满智慧

我们借助丰富的家长资源建立协同育人教育智库,开设家长大讲堂,鼓励家长讲述育儿故事。曙光校区仅一年就录制了八大种类70多节家长课程,推出了一批科学育儿好家长,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供给,让良好的家教家风滋养孩子的健康成长。

拓资源广赋能  延伸育人场域

学校努力打破校家社空间界限,打造了集学校、社会、家庭为一体的巨大的学习场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众筹、优化、共建与共享,努力营造“人人皆可学,处处皆可学”的绿色生态育人氛围。

万柳校区20亩地容纳了2600多学生,学校门口拥堵严重。为此,我们主动向周边单位求援,对学校门口道路环境进行整体改造和提升。改造后的校门口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友好的校园环境,也成为了万北地区百姓驻足休闲的场所,还成为了海淀街道重点打造的街头艺术空间。学校的主动牵手,让万泉幸福圈不断扩展延伸,实现了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双向幸福奔赴。

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供给”结构,强化“转化”效果,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并建立明确的“监控”体系,同时进一步拓展万泉幸福圈品牌建设,跟进“泉家共育线上家长学校”的高效运行,推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核心教育观在家庭落地生根。